不食牛雜,不識臨川。臨川人的一天,從一碗牛雜開始。
一碗泡粉,一份牛雜,泡粉滑嫩,牛雜鮮辣,臨川人就這樣吃了上千年。
航拍上頓渡鎮羅家巷“牛雜一條街”
位于江西撫州臨川區上頓渡鎮的羅家巷,是當地赫赫有名的“牛雜一條街”。對于本地人來說,閑暇時約上三五好友,找一家牛雜店,啜啜小酒,聊聊天,無疑是一大樂事。而對外地人來說,循著機會去一飽口福,也不失為一種樂趣。小巷蜿蜒,從北邊街口步入,十余家牛雜店鋪林立,“章猛子牛雜店”正是其中一家。
“章猛子”就是章華華,也是“章猛子牛雜店”的第三代傳承人。這條街牛雜店的烹飪手藝幾乎都是自家傳承,章華華也不例外。上個世紀80年代,章華華的姑姑和父親分別撐起了這家小店。當時的牛雜店只是一個攤位,一只煤爐子、一口砂鍋,鍋內牛肚、牛腸從早煮到晚,鹽和辣椒是全部的佐料。1997年,從小在店里打下手的章華華,這一年正式從父親的手里接過店鋪。
剛出鍋的爆炒牛雜,色澤誘人,鍋氣滿滿
真正的臨川牛雜,從選材開始就透著講究。每天清晨5點半,章華華都要驅車前往10公里外的屠宰場選購最新鮮的黃牛牛雜。“現在我一走進屠宰場,就知道這些是養了幾年的牛。這頭牛我在鍋里煮20分鐘,那頭牛只能煮10分鐘,這個我一眼就看得出來。”章華華自豪地說。
除了鍛煉“識牛”功夫,章華華還在不斷摸索改進烹飪技藝。猛火爆炒、文火慢燉、上汽蒸制……如今,章猛子的菜單上,牛雜已變幻出二十多道風味各異的精彩。
慕名而來的食客們正在大快朵頤,品嘗牛雜
為了打響臨川牛雜品牌,章華華還參加了全國各地舉辦的各種特色美食比賽,捧回眾多獎項。無數食客也慕名而來,只為了這一口味道濃烈、香氣四溢的臨川牛雜。“越是節假日人越多,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有100多桌,根本忙不過來。”章華華妻子周群英擺擺手,臉上洋溢著“甜蜜的煩惱”。
在外地的撫州游子也時常會想念家鄉的味道,章華華就用冷鏈發貨,把承載著“鄉愁”的牛雜寄往各地。“最遠的一次是烏魯木齊。”章華華在廚房備菜,擦了擦汗又繼續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他們吃得很開心,我也就開心了。”
章華華正在手把手教徒弟如何處理牛雜
20多年來,章華華陸陸續續帶過30多個徒弟,這些徒弟們遍布全國各地,將這份獨特的臨川風味傳至四方。
2018年,臨川牛雜獲得“中國名小吃”稱號。2021年,臨川牛雜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當年碼頭邊的“下水菜”,如今成了贛菜代表。“希望更多人來這里品嘗臨川牛雜,感受撫州味道。”章華華眼里滿是期待。(供稿:撫州市臨川區融媒體中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