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年中考”落下帷幕,滬深京三大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新質生產力迅猛發展。

從經營業績看,滬市138家集成電路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合計189.43億元,同比增長57%;從研發投入看,深市公司研發投入合計3529.68億元,戰略新興產業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2.36%;從資金投向看,北交所市值100億以上、50億至100億公司分別較年初增加5家、20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工業機械等領域,計算機、電子、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成長賽道公司成交額和估值水平進一步提升。

這些亮眼數據,是中國經濟結構加速轉型、新質生產力在各細分領域奮力破局的有力印證。從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迭代,到人形機器人步入“商業化元年”;從國內創新藥企業迎來出海高光時刻,到低空經濟空管“智慧大腦”、航空器“心臟部件”技術突破……我國多個戰略新興產業呈現井噴發展態勢。

今年以來,結合新興產業發展特點,我國強化相關產業支持和引導,各類政策密集出爐。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要求驅動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和效能提升,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以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

此前,為破解科技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難題,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于5月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優先支持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等一系列舉措。

可以看到,無論是制度建設、生態打造,還是資金支持、場景拓展,有關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更趨系統全面,標準建設“快馬加鞭”。隨著政策合力落地顯效,我國科技創新的地基將更加穩固、支撐將更加有力。(央廣財經評論員 馮方)

編輯:冀文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