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記者 邵藍潔)近日,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下,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在智能手表計量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研制智能手表血氧、心率生理參數計量校準裝置,以精準計量技術保障智能手表健康監測數據更加精準。
新成果中,智能手表計量校準裝置中的高精度人體模擬機器人,可模擬35%~100%血氧飽和度(誤差≤2%)和30—300次/分鐘脈率范圍(誤差可低至1%),相當于健康人脈率監測誤差每分鐘不到1次,為智能手表血氧、心率參數的測量提供統一計量“標尺”。同時,新研制形成的《智能手表關鍵參數計量數據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首次區分運動與靜止兩種監測狀態,統一規范計步、計時、計程、血氧和心率參數的重復性、測量誤差和不確定度評估方法,保障運動與休息時測量結果的一致可信。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表自行監測心率、血氧、睡眠等指標,作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方式。此次在智能手表生理參數監測數據可靠性、準確性等方面的技術突破,為日益龐大的智能手表市場提供了有力的計量技術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組織有關計量技術機構加快推動智能手表計量技術成果落地,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裝置和相應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為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信度提供有力計量支撐。
編輯:朱麗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