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創”未逃離爭議漩渦 公募基金如何證明“清白”?
2015-05-22 08:54: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記者丁玲娜 實習記者田雪榕 編輯田芳毓)據經濟之聲報道,被股民戲稱為“神創”的創業板,始終沒有逃離爭議的漩渦,尤其是公募基金是否涉嫌“控盤”,更是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是眾多散戶的重要風向標。
新增基金量無法造就創業板神話
從新年第一個交易日1464點到突破3500點,不到半年時間,創業板指數飛速飆升。有業內人士估算,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創業板市值近7000億元,占創業板流通盤的六到七成。公募基金因此被指有“控盤”、“坐莊”嫌疑。
而在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眼里,新增基金的量無法造就創業板神話。
王群航:股票型基金和相對收益基準的混合基金,新基金發行的日均的量跟創業板成交的日均的量,占比的話,我們沒有超過10%,小的時候只有3%,我們新基金只有這么小的一點量是根本無法把創業板推高的。
操作一致帶來“控盤”嫌疑
相關法規明確: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10%,俗稱為“雙十”規定。私募業內人士于浩東說,為了避開“高度控盤”嫌疑,公募基金通常會把一只股票的資產分配在不同基金產品里。
于浩東:公募基金一旦持倉一支股票,資產超過30%,但是分配在很多的基金產品當中,可能在操作的一致性上,就有明顯的一個加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能會存在市場普遍質疑的操縱股價的行為。
以匯添富基金為例,截至一季度,它重倉萬達信息,持股總量3958萬股,持倉市值32.42億元,但是由旗下7只基金共同完成,如此一來,雖然不違反“雙十”規定,卻能對股價產生影響。
完全公開可能會變成靶子?
于是有投資者提出疑問,公募基金為什么不能把每一筆投資信息都及時披露出來?監管規則是否有必要修改,以提高行業透明度?繼續來聽業內人士的說法。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說,按照規定,公募基金從上一個季度結束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做披露,而且會披露十大重倉股的情況,如果按投資者要求完全公開,也有風險。
王群航:如果他及時的把它所有的信息都披露出來,某個投資者可能買了公募基金,知道基金怎么做,其他90%以上的投資者知道了公募基金怎么做,公募基金完全公開透明,那全部成了人家的靶子了。
監管規則還需修改完善
正是因為這樣,一直被認為是最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行業,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監管規則的修改完善,面臨現實需要。維護市場的理性和公平,考量著監管層的智慧和決心。
在上周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強調了監管原則。
鄧舸:對于傳聞所涉公募基金相關問題,我會將予以關注。如果發現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基金合同的,將按程序進行調查處理。
編輯:張喬
關鍵詞:公募基金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