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8月9日消息 (記者 張興莎 實習記者 薛振珧)“截至8月4日,湖南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已實現全綠電運行216天!”近日,記者在國家電網永州供電公司,見證了這組領先全省的歷史性數據誕生。

作為湖南首個實現100%全時段全區域綠電供應的縣城,江華令人振奮的持續全綠電運行數據,標志著湖南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記者獲悉,江華還正在創建全國首批縣域全時段全綠電運行示范區,有望在該領域步入全國領先行列。

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綠色”理念被多次提及,國網永州供電公司抓住這一契機,通過江華全綠電示范項目,構建“源網荷儲”四位一體的綜合能源體系,加速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2024年底,江華電源裝機規模136萬千瓦,儲能電站3座,裝機22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達100%,發電量是用電量的2.8倍,為全區域綠電供應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1月,湖南省首個支線級抗災型智能微電網在沱江鎮山寨村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通過“線路自治+臺區互聯+不停電臺區”建設,構建起具備“自平衡、自管理、自調節”能力和“并網運行、離網運行、并離網切換、黑啟動”功能的小型供用電系統,有效解決分布式光伏發電波動性、設備反向重過載等問題,實現山寨村分布式光伏100%就地消納,還帶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給當地村民帶來了一定的收益,我們統計了2024年到2025年,大概給村里面帶來12萬元的經濟收入,也為鄉村振興供電可靠性帶來極大提升。”國網江華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廖云華說。

鄉村綠色能源革新的故事,在涔天河鎮牛山村馬山臺區同樣上演。這里通過建設屋頂光伏、200kW/400kWh儲能電站以及配電網升級改造,打造出“臺區級微電網”。這套采用儲能裝置與柔性控制技術的“發—儲—用”閉環系統,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停電臺區”,讓村民生活迎來質的改變。

“現在通過農網改造以后,我們現在用電很方便了,家家戶戶裝上了空調。這個變壓器容量大了就可以裝很多光伏,每一塊是30塊錢的租金,每年都給的,連續給25年,農戶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這個。”涔天河鎮牛山村馬山自然村村民滕長友算起經濟賬。

這種“屋頂銀行”模式在沱江鎮20個行政村全面鋪開,村集體通過分布式光伏年增收超105萬元。河路口鎮船嶺腳村創新利用遮陽棚安裝128千瓦光伏,每年為集體經濟注入5萬元穩定收益。據統計,2024年以來,江華全縣累計為3126戶居民結算上網電費817萬元。

對企業而言,綠電正轉化為國際市場通行證。步入江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夢電機產業園內,現代化廠房奏響綠色生產交響曲。作為湖南省唯一同時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與“省級縣域外貿特色產業集群”的園區,這里聚集了91家電機電器企業,2024年產值突破86.34億元。

為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全面推動地區產業蓬勃發展,國網永州供電公司組織國家電網湖南電力東方紅(松風)共產黨員服務隊靠前服務、主動上門,為有綠證需求的企業定制個性化交易策略,助力實現100%綠電消費,幫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這一舉措無疑為企業贏得了更多海外訂單,成為出口型企業的“金字招牌”。

江華正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材料制造商,其年營業額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出口業務。“我們海外客戶中有一部分要求提供綠證,自從有了‘家門口’的綠電,極大增強了我們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江華瑤族自治縣工業園區正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郭義瑞說。

走進江華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11000平方米的循環水池上,光伏板整齊排列成綠色矩陣——這片水上光伏項目年發電量約85萬度,可滿足1.2萬噸水泥的生產用電需求。像這樣的光伏板,在該公司隨處可見。近年來,江華海螺充分利用廠區內閑置屋頂、空地、圍墻等區域建成分布式光伏10.9兆瓦,年發電量850萬度,新能源自發自用電量占公司總用電量10%,年節約標煤1045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61噸,在降本增效與綠色轉型中實現了良性循環。

“我們高效快捷服務江華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10.9兆瓦光伏并網,引導其在豐水期參加輔助服務交易,增加電量的電價相比平常降低0.26元/千瓦時。開展電價政策宣傳,指導其用好分時電價,提高谷段用電占比,總共預計年降低用電成本約700萬元。”國網江華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詹普元表示。

隨著分布式光伏、風電等越來越多的大規模電源接入電網,電網運行管理面臨新挑戰。國網湖南電力自主研發出全國首套新一代配電網智能縱聯保護系統并應用于江華,可實現故障毫秒級精準隔離、精準定位、迅速恢復供電等功能,有效保障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政府主導,電網主體,多方參與’的建設機制,持續強化電網抗災能力建設,提升源網荷儲協同能力,推動各項新技術落地應用,全面打造兩強兩優江華全綠電運行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國網江華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唐力說。

從“資源換增長”到“綠電贏未來”,江華示范區通過管理模式、技術應用、體制機制三重創新,實施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農村分布式智能電網建設、新型儲能多場景融合應用、源網荷儲聚合互動四大行動,永州電網新能源承載能力和消納能力大幅提升。隨著更多重點工程的實施建設,江華正向著生態友好、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大步邁進,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借鑒的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

江華,如今正以“全綠電”為支點撬動縣域社會發展轉型,創建全國首批縣域全時段全綠電運行示范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充足的能源保障。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