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清晨的陽光灑在湖南省中方縣荊坪古村的項目施工現場,已經從事木工行業40多年的老師傅張舉元正小心翼翼地對照圖紙進行推刨,他手中的木構件將被用于修復村內一座古建筑。
“老手藝不能丟,每一刀都要對得起祖輩傳下來的技藝。”張舉元的額角沁出汗珠,語氣卻透著堅定,“我就是中方縣本地人,能夠為家鄉的旅游發展獻出一份力,我感覺很自豪。”
木匠師傅們正在施工作業(中方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作為第五屆湖南省旅游發展大會的重點觀摩項目,荊坪古村提質改造工程自啟動以來便進入“加速模式”。施工現場,運輸車輛穿梭不息,切割聲、敲打聲與鳥鳴交織成獨特的“建設交響曲”。
荊坪古村歷史悠久,在這場改造行動中,木工技藝成為修復古建筑的關鍵力量。工人們分工協作,有的在修復古宅的木結構梁架,有的正將雕刻完成的窗欞拼接成整體。
“這些老房子的結構復雜,每一處榫卯連接都關乎著建筑的穩固,一點都馬虎不得。我們必須按照傳統工藝,精準制作每一個構件,才能讓老建筑重現昔日風采。”木工師傅張平同樣已經從事這個行業40多年,他們所在的團隊承擔了10余棟傳統建筑的修復任務,部分復雜構件需耗時半月才能完成。荊坪古村木工團隊中既有深耕木藝的老師傅,也有新生代,兩代人通過“傳幫帶”將非遺技藝融入現代工程管理,確保工期與品質并重。
在這里,每一根木材都承載著歷史,每一次敲擊都在叩響未來,古村改造不僅是磚石木材的修復,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傳承。木工師傅們用雙手雕琢時光,讓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熠熠生輝,古村也將在他們的努力下迎來新生,續寫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
項目技術負責人在施工現場指導施工(中方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工程建設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處細節都關系著景區未來的風貌。” 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江華全身心地撲在中方縣荊坪古村創4A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施工現場一片繁忙,作為湖南建工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荊坪項目技術負責人,他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截至目前,碼頭基礎與主體施工已經完成,進入裝飾裝修階段,主要進行石材鋪貼工作,水下部分也已完工。現在,施工團隊正全力拆除90多米長的土石方圍堰。“施工隊利用4臺挖機,其中1臺長臂挖機,采用多次中轉方式,將土石方轉運至河岸,再由拉土車運走,預計三天內完成拆除。”江華介紹道。
中方縣荊坪古村各項提質改造項目正有條不紊地推進中,文化場館布展項目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承載著古村文化傳承與旅游體驗升級的重要使命。
在荊坪古村中方驛節點施工現場,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各司其職,屋頂之上,工匠緊扣木梁搭建,工具起落間校準結構銜接;地面之處,施工人員專注鋪設板材,為屋面穩固美觀筑基。木質圍欄與建筑框架漸露雛形,機械作業聲、工具碰撞聲與交流指揮聲交織,繪就項目加速推進的實干圖景。在同為文化場館布展項目的大樂元音古琴館施工現場,工人們正以“修舊如舊”原則推進現有承重結構加固與文化空間塑造。
據了解,荊坪古村文化場館布展項目主要包括中方驛、匠志集非遺體驗館、荊坪游文化行館、大樂元音古琴館等場館,以“修繕改造”為主的方式進行施工,項目規模共計2376.55平方米,用修繕守護古建肌理,借布展創新讓文化“可觸可感”。
隨著各項目的穩步推進,荊坪古村正以“文化+體驗”的雙重升級,為第五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呈上荊坪古村文旅融合的文化新名片,讓八方游客在此讀懂古村歷史,邂逅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旅魅力。(譚瑩瑩 陳攀 陳明 石端)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