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永州9月8日消息(記者 黃珂嵐 實習記者 張孝彤 通訊員 唐高翔) 近年來,湖南永州零陵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以設施農業為突破口,通過政策撬動、科技驅動、產業聯動,將“大棚經濟”打造成富民強村的“新引擎”,鼓足了種植戶的“錢袋子”,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日時節,走進菱角塘鎮畫眉山村,50多座嶄新的日光溫室蔬菜大棚排列整齊,棚內翠綠的蔬菜長勢正旺,成熟的辣椒沉甸甸地綴在枝頭,西紅柿紅得透亮。務工人員正專注地給西紅柿打杈,忙碌的身影在綠意盎然的棚內格外顯眼,這個曾經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村莊如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我們創新‘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依托供港蔬菜基地,大力推進大棚蔬菜建設,助力集體經濟增長、鄉親們增收。”畫眉山村黨支部書記說,村里依托大棚蔬菜、紅色旅游等產業,2024年,集體經濟過50萬元,人均收入2.8萬元。

大棚種植物(央廣網發 唐高翔 攝)

據了解,作為零陵現代設施蔬菜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畫眉山村的蔬菜大棚并非孤例。該蔬菜產業園緊永連公路,依托雙牌灌區優質水資源和群眾種植傳統,基地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無公害蔬菜5000余畝,年產蔬菜4000余噸,產值1600萬元,帶動116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200多人季節性務工。

“我家就在附近,在大棚里干活也挺方便,既能照顧家,還能照顧娃,一天還能賺一百塊錢,確實好。”務工人員劉于于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零陵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作為工作重點,圍繞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特色化持續發力,不斷完善、延伸產業鏈條,探索生態農業與休閑觀光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截至目前,該區在菱角塘鎮畫眉山村、接履橋街道四達亭村等10個村各建了1個1000畝以上的蔬菜種植示范片,共有大棚3萬余個、蔬菜冷凍倉庫20余座,全區蔬菜種植面積35.6萬畝,總產量66.2萬噸,總產值13.92億元。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