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人口集聚與城鎮發展,是加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關鍵要素,也是以人口高質量發展為支撐,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路徑。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業聚人。近年來,湖南郴州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郴州經開區”)積極探索產業與城市空間的有機結合,力求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等要素的協同發展,為“產城互促、融合發展”模式提供了“經開區樣本”。
規模工業增加值、畝均稅收、外貿進出口總額等經濟指標逐年穩步提升;先后榮獲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示范物流園、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等多項國家級榮譽;全省“五好”園區綜合排名實現后發趕超,從2021年的第55名躍升至2024年的第11名;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園區……成立于1988年的郴州經開區,憑借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和敢為人先、砥礪奮進的實干“基因”,積極推動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的良性互動。
產業集群升級
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與城鎮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其中產業是關鍵的支撐力量。
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產業聚集型轉變,這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途徑。近年來,在理順機制、優化環境、提升服務質量的基礎上,郴州經開區啟動新一輪發展跨越的謀劃,開展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踐。將轉型升級視為首要任務,招商引資作為核心策略,優勢特色產業的培育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逐漸形成了以萬華生態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以中子新能源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以華潤三九為龍頭的大健康產業的“兩新一大”產業格局。園區活力四射,前景充滿希望。
2025年,郴州經開區持續推進“兩員服務”工作,安排98名“兩員”上門,將500余份《郴州經濟開發區重點工業企業產品宣傳畫冊》精準送達園區重點企業及相關部門。該畫冊詳盡收錄了園區重點工業企業的簡介、主打產品、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等關鍵信息,旨在搭建園區企業間的溝通橋梁,打造供需對接的“快車道”,有效促進區內企業上下游協同合作,暢通園區經濟內循環。
集群龍頭企業華潤三九在安仁縣、桂東縣、宜章縣等地陸續推行“基地+農戶”模式,開展藥材種植與采購工作。僅在2024年,該公司即在宜章縣采購1270噸五指柑,在安仁縣采購2150噸崗梅,這一舉措在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園區深入挖掘企業潛力,積極推動存量資源轉化為增量效益。圍繞人才引進、資金支持、能源保障等多個維度,全力幫扶萬華生態、科遠達、鑫能實業、飛鴻達等優質企業進行增資擴產和技術改造提升,持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人口遷移集聚
產業升級促進了人口集聚。
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新就業機會、創造了新職業,為園區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2016年,郴州經開區被評為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成功孵化了創芯電氣等180家優質企業。自2023年以來,園區建立了覆蓋19個鄉鎮(街道)的就業服務站,累計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313場,助力9462人成功入職,開展技能培訓2397人次,開辟了一條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就業的通道,讓農民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郴州經開區憑借企業集聚優勢,全力打造區域性創新人才匯聚中心和重要人才高地。大學生創業孵化平臺順利運營,“郴江實驗室”總部成功入駐園區,公共中試基地建成,湘南學院生物醫藥中試基地榮獲我市首個省級中試基地稱號……從以高能級平臺為支撐點,持續撬動科創資源,到不斷完善人才機制,提供全方位支持,60余名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被引進園區,建功立業。
如何讓人才“愿意來”且“留得住”?郴州經開區始終如一地踐行“安居暢行”理念,科學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著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樂的城市環境。區內已建成保障性住房1085套,并延伸26路、801路公交線路進入園區,有效促進城鄉與園區的深度融合。以創芯電氣為例,該企業現有員工515人,其中農業轉移人口占比高達49.5%。
郴州經開區秉持“以人促產、以產興城”的發展理念,并將其具體化,將人口集聚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空間集約優化
人口集聚擴大了消費市場,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提供了需求牽引。
郴州經開區通過“一區三園”聯動規劃,持續優化調整產業空間布局,加大對新興產業主體和創業企業的培育孵化支持力度。
自2021年以來,園區踐行“騰籠換鳥”新理念,采取清退與盤活并重的策略,以“僵尸企業”和“三低企業”清退處置為突破口,開展企業單位面積效能評估專項行動,盤活閑置廠房,為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截至2024年,園區共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039畝、低效(空閑)用地943畝,實現2023年至2024年連續兩年閑置土地“零新增”。近年來,園區在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面的工作成績多次在全省省級產城融合型開發區中名列前茅。
得益于騰退廠房與項目引進的高效匹配和同步推進,九星科技項目成功盤活了原陽普醫療項目近百畝的閑置土地。園區面積也從2018年的4.07平方公里擴展至2022年的7.67平方公里,再到2024年成功調區擴區,總用地面積進一步增至11.09平方公里。
產城融合發展的本質在于通過保障人口的安居樂業,滿足產業用工需求和城鎮發展需求,確保遷入人口能夠平等享有基本生活、教育、醫療及社會保障等各項權利。
近年來,郴州經開區不斷完善晨熹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功打通了五嶺商圈與長沖—石蓋塘產業核心區的連接。同時,園區配套了涌泉小學、船洞小學、興城小學、十五中、豐祺學校、明星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依托大健康產業園的吸引力,全市90%的醫藥流通企業紛紛落戶園區。此外,位于塘尾路的一所綜合醫院已完成規劃。
園區配套了涌泉小學、船洞小學、興城小學、十五中、豐祺學校、明星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譚潔 攝)
園區周邊依托仙嶺湖體育休閑公園、五嶺閣公園、月形山公園、萬華巖公園等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高檔住宅區、人才公寓、公租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呈現出“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的現代化園區風貌。
園區、城市及周邊鄉鎮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集聚人口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須臾不可忽視,并需持續不斷地得以實現,從而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為充盈……宜居宜業的產城共同體正在郴州經開區煥發出蓬勃生機。(譚潔)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