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武漢會議中心,一場特別的工作會引人關注——武漢首次召開全市街道(鄉鎮)黨(工)委書記工作交流會。

當天,來自基層的10位街道黨工委書記在會上作交流發言。他們談企業服務、講項目建設,分享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的經驗和不足。

為何要召開這場會?

作為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武漢有160個街道(鄉鎮)。作為基層行政組織,街道(鄉鎮)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人們的衣食住行、安居樂業都圍繞著街道(鄉鎮)服務展開。

人們常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基礎,廣大基層干部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骨干力量。召開這樣一次交流會,正是在推動工作下抓一級、服務下靠一級,促進街道(鄉鎮)之間相互交流、比學趕超。

畢竟,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不僅體現在宏觀數據上,更蘊含于街巷經濟的脈絡中。

江岸區四唯街道面積很小,但以不到1平方公里的空間貢獻了全區20%的稅收。這里聚集著53家央國企,有億元樓宇8棟,其中10億元樓宇2棟。“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但只有想不到的辦法,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靜瑄說。

武昌區水果湖街道瞄準樓宇經濟、總部經濟,以一街之力貢獻了全區超1/3的稅收。

街道(鄉鎮)的工作不容易,有許多“一難兩難多難”“既要又要還要”的復雜局面,但這些都關系著武漢經濟發展、群眾民生福祉的脈搏跳動。

“這難那難,敢闖敢試就不難。”江夏區山坡街道是全市最大的街道,但第一產業不強,二三產業又基本沒有。街道黨工委書記朱灶利形容:“我們發揚一股盯勁、鉆勁,努力在小田間里干出大事業。”現在,一批優質龍頭企業相繼落戶,3年來,街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近3倍,稅收增長近50%。

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在街道黨工委書記們的交流發言中,提振“四氣”精神、勇于“比學趕超”是大家提到的高頻詞。不管是新城區還是開發區,大家都鉚足了一股勁,擰成一股繩,全力謀發展。

蔡甸區大集街道位于武漢西郊。一年多前,很難有人會將這樣一個位于新城區的街道與國產大飛機聯系在一起。但現在,通過鄉情紐帶,街道與C919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及其創新團隊資源鏈接,以“航空新材料”為切口,為蔡甸區的發展插上了國產大飛機的翅膀。

東湖高新區關東街道是名副其實的“大街”,街道服務人口超百萬,聚集市場主體超12萬家,創新創業氛圍濃,匯聚著眾多高新技術企業。街道創新推進“社區合伙人”機制,探索大街治理模式,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雖在基層,但這些街道(鄉鎮)書記愿做難事、敢做新事、努力做有意義的事。他們胸懷“小干部干大事業”的豪氣、鼓足“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勇氣、堅定“在表揚聲中干工作”的志氣、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氣,努力開創現代化大武漢建設發展的新局面。

武漢正全力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區域金融中心,更需要一級帶著一級干,匯聚起干事創業的合力。

記者了解到,今后,武漢將建立街道(鄉鎮)黨(工)委書記定期交流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這樣的交流會,為的就是凝聚起廣大基層干部“不服周”、創一流的拼勁干勁,讓國家治理的宏大藍圖在每一個街道(鄉鎮)變得可感可及。(長江日報記者蔡欣星 張維納)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