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9月17日消息(記者左洋)面條里藏煙頭、飯菜中混創可貼……這些看似尋常的消費糾紛,背后可能藏著精心設計的敲詐套路。9月16日,湖北省公安廳披露一起流竄26省的“碰瓷式維權”典型案例,揭開不法分子的作案伎倆。
今年7月9日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國際機場,巡邏民警盧斌、鄭亞明發現一家餐飲店內,游客趙某防正與店家激烈爭執。趙某防聲稱在餐食里吃出煙頭,向商家索要賠償遭拒后,還叫來機場工作人員評理。
見雙方僵持不下,民警提議到警務室進一步調解。令人意外的是,趙某防一聽要去警務室,頓時神色慌張,轉身就想離開。這一反常舉動引起民警鄭亞明的警覺,他立即上前登記趙某防的身份信息,并第一時間將警情錄入警務信息系統。
2024年8月起,宜昌市公安局推行“一市一臺”機制(一個地市設置一個110接警臺),將全市警情全量匯聚至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通過排查“一事多發”“一人多次”等異常警情,提升治安研判與打防效率。正是依托這一機制,這起看似普通的糾紛警情很快進入研判視野。
宜昌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民警余濤在核查中發現,早在2022年9月,趙某防就曾在武漢某餐館,以食物中存在異物為由向商家索要賠償金,且有報警記錄。進一步調查顯示,今年7月9日至12日期間,趙某防與李某某在宜昌用同樣方式先后5次索要賠償,共獲利2300余元。
結合多方信息,研判小組初步判定趙某防、李某某存在專門針對餐飲門店實施敲詐勒索的嫌疑,且案件背后或有更多隱案,遂指令宜昌市公安局偵查中心與三峽機場分局展開深入調查。
偵查工作隨即展開,民警發現趙某防一年內搭乘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的記錄多達200余次,最頻繁時一天坐6次。他的“飲食軌跡”也十分異常,有時一天在餐廳消費4次以上,最多一天單是午飯就吃了4頓。
與此同時,民警還發現趙某防長期與李某某、石某某、趙某元同行,4人每到一地,都有多筆小額資金入賬,部分款項備注有“賠償金”。順著資金線索追查,民警確認這些小額資金絕大部分來自餐飲店主或員工的轉賬。
“對方說在我們的食物里發現‘煙頭’,還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紤]到會影響店鋪聲譽,我們就賠了600元! 宜都市一家涉事餐館的店主呂先生,向民警講述了當時的情況。
為徹底查清案件,宜昌警方分赴多省市調查取證,隨著大量碎片化信息被整合,一個跨省流竄作案的犯罪團伙逐漸清晰。宜昌市公安局偵查中心民警翟玉東介紹,4名嫌疑人均來自外省,他們流竄各地,專門選擇車站、機場、商場、景區等場所的快餐店、超市下手,以食物存在異物為由,通過投訴舉報威脅商家索要賠償金,金額少則一兩百元,多則上千元,得手后4人再分贓。
“嫌疑人每次要的錢不多,很多商家選擇息事寧人,這也讓警方很難及時發現異常!币瞬泄簿智閳笾笓]中心副主任蔡江表示,通過警情匯聚與深度研判,已查明2022年以來,趙某防等4人流竄全國26省、86市作案752起,累計犯罪所得超20萬元,涉嫌敲詐勒索罪。目前,警方已抓獲三名嫌疑人,正對另一名嫌疑人趙某元展開追逃,案件仍在進一步辦理中。
此案是湖北公安機關深化“一市一臺”改革,全面提升民生案件打防質效的經典案例之一。
據湖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以來,湖北公安機關在全國率先落地110接處警市級統管“一市一臺”改革——即每個地市僅設置一個110接警臺,實現全市警情信息的集中匯聚、統一調度與高效處置。這一改革舉措成效顯著,去年全省刑事發案數同比下降30.4%,創十年來最大降幅,公安部將湖北“一市一臺”改革做法向全國推廣。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