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荊楚煥新 迎客天下 政府大院開門停車 機關食堂供應餐飲“重信親客”的湖北五一等你來

停車、喝水、上廁所,這些旅途中的小事也可能成為煩心事。面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客流,湖北多地以貼心舉措打開游客友好界面,以順利的小事開啟游客在荊楚的美好旅程,把全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提出的“重信親客”理念融入旅游服務各方面、全過程。

機關單位免費開放

內部停車場和衛生間

湖北多地推出暖心舉措,宣布打開政府大院,為游客提供免費停車服務,并免費提供飲用水,請客人當主人,以貼心服務迎接八方來客,提升游客的旅行體驗。

武漢交管部門預測,今年“五一”期間該市在途車流量日均值達232萬輛,節前一天達到峰值260萬輛。武漢東湖、黃鶴樓、曇華林等熱門景區周邊交通壓力增加,停車難加劇。武漢市政府組織景區周邊500米范圍內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在“五一”假期免費開放內部停車場和衛生間,緩解市民游客停車難、如廁難等問題。

從4月30日18時到5月6日8時,荊門中心城區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凡具備開放條件的,以及該市城控集團運營的中心城區23個商業停車場及東寶區、高新區·掇刀區、漳河新區的12個停車場免費停車,全市免費開放停車位約1.7萬個。

荊州市中心城區各機關(事業)單位院內2.8萬個停車位免費對外開放,時間為4月30日19時至5月6日7時30分,并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洗手間設施向市民游客開放。

襄陽市165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免費提供近2.8萬個停車位。該市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各類社交媒體,向社會公布免費停車位具體點位,同時指引前往襄陽古城景區等熱門區域的市民和游客便利停車。

面對自駕出行游客增多,城區及景點、熱門商圈交通狀況復雜,多地交警部門已制定應急預案,強化重點區域和路段交通組織疏導,并持續加大“柔性執法”力度和范圍,對外地小型客車實行“輕微交通違法免予處罰”措施。

政府食堂對游客營業

公交車免費坐

赤壁、恩施、黃岡等地在免費開放全市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的基礎上,加碼親客力度。

赤壁市向游客開放市政府食堂,供應平價餐飲。重點景區為購票游客贈送礦泉水。

4月29日到5月5日,黃岡城區城市公交所有線路及城鄉公交101、105路免費乘坐。

節日期間,荊門市公交集團對所有到達荊門園博園、漳河、愛飛客、圣境山等景點景區的公交線路增加班次、保障乘坐。該市在高鐵站、風景區等9處“暖心驛站”免費提供本地愛心企業送出的10萬瓶純凈水。

恩施市發布八條措施,從信息咨詢到交通出行,為游客順利出行拉滿保障:出租車、公交車、餐飲企業一律維持原有收費標準。12路、28路、31路、39路公交車可到達女兒城景區,運營時間延長至22時。對在恩施市設立的旅行社組織接待旅游者在其指定的購物場所購買商品,因商品不合格或者質價不符(無損壞、不影響二次銷售),游客30日內要求退貨,而旅游經營者拒絕退貨的情形,可以申請先行賠付。在恩施火車站,恩施東、恩施城區、恩施西、恩施北、恩施大峽谷高速公路出口處,重點景區公路沿線,各旅游景區設立貼心志愿服務崗,為旅客提供旅游宣傳資料、旅游咨詢、飲水等便民服務。

聯動社會資源

重信親客成風氣

“五一”期間,游客憑黃石景區門票、商圈消費小票可在指定酒店、餐廳,享受折扣。黃石重點商圈、商街、美食街在節日期間延長夜間營業時間。

赤壁市對全國在讀大學生免三國赤壁古戰場首道門票;持高鐵票、東航航班登機牌和身份證件的游客可享受A級景區門票、船票及溫泉票優惠。

走進景區看風景,走上街頭看演出。“五一”期間,全省推出文化惠民活動1600余場、文藝演出500余場、文旅新體驗產品100余個,聯動各文旅企業推出200余項惠民措施,以免費演出、優惠票價等方式激發假日文旅消費活力。

今年“五一”我省機票訂單量同比增長44%,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64%,武漢入選“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縣域旅游熱度同比增長25%。全省高速公路預計通行流量為1135萬輛,約為平日流量的2.14倍。省交通運輸廳重點針對全省10處易緩行路段、10個大流量收費站建立了觀測分析和研判調度機制,強化運行監測和應急準備。全省道路客運擬投入車輛1.9萬輛、總座位數46萬座,并按照客流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運力和儲備加班運力。

我省已在重點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大流量站口等重點區域,設置固定救援服務點183個、臨時救援點129個,配備施救車輛601輛。交通部門發布《2025年勞動節假期湖北省干線公路出行指南》;公路沿線通過可變情報板、LED顯示屏、交通廣播等信息發布渠道,及時發布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充電設施、氣象、公路路況、交通管制、突發事件等信息,引導公眾合理安排出行,確保暢行荊楚,樂游楚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晶)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