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十堰市竹山縣潘口鄉,G346國道在晨霧中跨過堵河,穿過田野,如一條美麗的玉帶,將山、水、村落緊緊相連。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城鄉交通路網布局,構建起以高速為骨架、國道省道為支撐、縣鄉公路為脈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視界網 邵義龍 攝)
投資既是當前的需求,也是未來的供給。
今年上半年,湖北固定資產投資再次交出亮眼成績單:同比增長6.5%,居經濟大省第一、中部第一。
“第一”的背后,一場“靜悄悄的產業革命”正在發生:從美的二期到億緯鋰能百億追加,從8座長江大橋齊建到江漢平原“鐵水公空”規劃擺上議事日程,湖北用一連串“升級”的操作,把今天的投資變成明天的競爭力。
把投資投向“未來”,產業加速三線并進
翻開湖北2025年省級重點項目清單,產業項目占比首次過半,超過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傳統產業升級。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產業異軍突起,向產業鏈、供應鏈提出“新鋼需”。武鋼煉出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0.1毫米高強度、極薄規格無取向硅鋼,亮出“武鋼智造”新名片。
新興產業壯大。8月1日,在荊州經開區湖北美的高端冰箱二期項目現場,伴隨著樁基施工的轟鳴,一座聚焦COLMO高端冰箱、實現核心部件100%自制、并配備無人化“5級云物流體系”的全產業鏈智造園區正拔地而起。
全球稀散金屬行業龍頭湖北先導新材料,于今年6月28日舉行“一期投產、二期封頂、三期開工、四期簽約”系列儀式,以疊浪之勢推進項目建設。“力爭3年內將荊州基地打造成華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高地。”先導科技集團聯席總裁侯振富表示。
未來賽道搶先。國家中部先進算力集群、長飛先進武漢基地,為AI、光通信預埋“算力底座”。
一條“三線并進”的產業曲線正在湖北展開。這,正是今年“新春第一會”,湖北聚焦支點建設提出實施能級跨越戰略,加快投資擴量提質帶來的顯著變化之一。
把投資投向“人”,項目建設與民生同頻共振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也是獲得感滿滿的民生工程。
目前,雙柳長江大橋、觀音寺長江大橋、燕磯長江大橋等8座長江大橋在建。
雙柳長江大橋是連接武漢新洲與鄂州華容的“超級工程”,當前正以“一天一個樣”的速度向通車目標沖刺。建成后,武漢新洲到鄂州華容通勤時間從90分鐘縮短到15分鐘。
觀音寺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荊州市江陵與公安兩縣之間的車程將從1小時縮短至10分鐘以內,屆時將串聯松滋、公安和江陵三縣市。
除了跨江大橋外,高速公路建設也是投資主力軍。上半年,全省高速公路完成投資576.7億元,同比增長8.6%,武松高速武漢段、蘄太高速蘄春東段等2個項目60公里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8184公里。鐵水公空齊發力,共同推動湖北上半年交通投資總額居全國第三。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區域往來更順暢,百姓出行的選擇更多。
不久前,江漢平原“鐵水公空”一體化規劃啟動,11個地市、3200萬人口將同步升級飲水、出行、物流三大系統。除了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還有老舊小區加梯、新增公辦中小學、幼兒園等一批民生項目集中發力。
出門更方便了,喝水更安全了,產業發展了,就業機會多了,日子自然會越過越好。
把投資投向“信心”,讓市場說話
在宜昌高新區白洋園區,邦普時代正在延伸產業鏈,占地500畝的邦普新項目雛形已現。
“1月簽約、2月開工,預計12月底投產。”項目建設負責人王鳳龍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擁有國內單體車間面積最大、設計產能最大的磷酸鐵鋰車間,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閉環。
鋰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億緯鋰能正在持續加碼布局湖北。自2024年以來,企業累計追加投資100億元,總投入超400億元,年產能突破169GWh,占企業總產能過半,助力荊門躋身全國鋰電池產業三強。
邦普時代和億緯鋰能的裂變式發展,不僅是企業對湖北投資環境的認可,更是對湖北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今年,湖北精選229個項目向民間資本“招手”,在基礎設施、社會民生領域梳理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項目,讓有能力的民營企業在重大項目中挑大梁。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2%,高于全國。
今年7月17日,湖北更是將民營企業座談會“搬”進企業,政府與企業實現了更加緊密的互動和溝通,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讓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