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海口10月31日消息(記者 付美斌)10月31日下午,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承辦的“高水平開放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論壇在海口召開。

開幕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付美斌 攝)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中央在海南布局建設自由貿易港,是主動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大趨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的一招“先手棋”。“十五五”時期,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從全局理解和把握中央的戰略意圖,使封關運作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充分發揮“重要開放門戶”的戰略作用,成為連接中國大市場與以東盟為主體的RCEP大市場的戰略樞紐,以“兩個總部基地”為重點的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戰略樞紐,以及以共同大市場為重點的中國—東盟藍色經濟合作的重要樞紐。
遲福林認為,形成合力既是國家重大戰略的基本要求,也是打造“重要開放門戶”的首要關鍵。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依據,在關于核心政策的理解、核心政策的制度安排等方面形成統一認識,以提升島內居民的獲得感,盡快對“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制度”的“特殊”作出明確規定。他建議,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一是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快打造我國面向東盟的單邊開放新前沿;二是抓緊“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核心政策全面落地;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依據推進制度集成創新的突破;四是要以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制定權”構建完善的法治體系。
其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實踐訪問教授曹遠征;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前執行主任麗貝卡·瑪利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原院長劉尚希;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依德先后作主題演講。
曹遠征認為,以打造“重要開放門戶”為目標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要立足實際,優化營商環境,要不忘初心推動制度型開放的重要突破,要在服務領域創造新的標準。麗貝卡·瑪利亞指出,對亞太地區而言,經濟特區和自由貿易區可以成為連接各經濟體的強大門戶,利用共享的基礎設施,協調的系統和協作創新,在全球動蕩的時代加強互聯互通和供應鏈的韌性。劉尚希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要跳出工業化的傳統框架,打破發展路徑依賴,直接跨越到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時代。喬依德建議,海南自由貿易港要主動服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資本賬戶開放方面創造有益經驗,進一步開展EF賬戶創新,實現與香港的互動。
開幕式結束后,與會專家分別圍繞“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自由貿易港(區)的角色”“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開放的重要突破”進行了專題對話。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