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上,年輕的海南自貿港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圖景——
一天,消費市場添動力!11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實施首日,海關監管免稅銷售金額7854.9萬元,較前一日上漲6.1%;
一個月,產業升級提速度!7月30日至8月26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密集完成多次發射,成功“解鎖”高密度常態化的發射模式;
一年,“Hainan Travel”漲人氣!截至10月15日,今年海南出入境人員超200萬人次,同比增長22.4%……
一個個時間坐標,不斷擂響海南前進的鼓點,也見證著海南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今日之海南,堅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以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產業體系、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民生福祉、統籌發展和安全等五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產業向新 點燃發展“強引擎”
10月17日,海南迎來一場產業盛會——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海南)。活動期間,110個項目集中簽約,如同一顆顆飽滿的“種子”,將在海南自貿港的沃土上生根發芽。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以全島封關運作為契機,海南推動四大主導產業補鏈延鏈、優化升級,以“五向圖強”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做好離島免稅、醫療、教育“三篇消費文章”,建設人才薈萃之島、技術創新之島,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優勢體現在哪兒?一個個場景標注發展之勢與產業之進。
做“特”做“優”,產業升級見成效——
白色風機佇立萬頃碧波,創新藥品流轉生產車間,數字編碼穿梭網絡空間,海上風電、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產業集群在海南持續壯大。
從“靠天收”到“精準種”,“新奇特優”的海南熱帶果蔬實現“枝頭鮮”直達“舌尖甜”,不斷豐富國人的“菜籃子”“果盤子”。
一場場高品質、國際化演出引爆市場,一年一度的消博會吸引全球目光,“來海南看演唱會、玩音樂節、逛品牌展”成為新風尚。
截至目前,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GDP比重近七成。
謀“新”重“質”,因地制宜向未來——
南繁科技城引進南繁領域高層次人才超1700名;文昌國際航天城2024年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海洋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超1/3……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彰顯海南依據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和自貿港開放政策優勢,奮力推進“五向圖強”的不懈努力。
高質量發展的成色里,還有境外消費回流、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
從離島免稅,到醫療特區,再到“留學海南”,海南持續做好“三大境外消費回流”文章,變“流量”為“留量”——
目前,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額超2000億元,占全球免稅市場比重超8%;超510款特許藥械、35家醫療機構被引進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18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2個境外獨立辦學項目落地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今年底在園師生規模將達1萬人。
以科技強省“筑巢”,以開放姿態“引鳳”,海南加快建設人才薈萃之島、技術創新之島,發展機遇世界共享——
“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今年底收官;自2026年起,實施“百萬英才興海南”計劃,力爭用5年時間,再為海南新增100萬名人才。
2022年以來,海南R&D經費投入增速連續三年全國第一,推動科技創新質效實現新突破。
既有看得見的數據量變,也有可感受的發展質變,海南正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引擎”,挺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
區域協調 提升發展“硬實力”
9月28日,《三亞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白皮書(2020—2025)》正式發布,各方目光再次聚焦這個正加速成長的“圈”。
一組數據勾勒發展韌性——“兩市三縣”經濟總量從2019年的1095.11億元,攀升至2024年的1644.52億元,增幅達50.17%,占全省比重超20%。
下好區域協調發展這盤棋,是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五年來,海南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三極一帶一區”差異化“落子”,形成了以點帶圈、以圈帶面、圈動全省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三極”加快融合——海口經濟圈發展能級加快提升,打造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三亞經濟圈向旅游和科創并舉轉型,構建自貿港科創高地、國際旅游勝地;儋洋經濟圈聚合效應不斷顯現,建設自貿港“港產城”融合發展先行區示范區。
“一帶”“一區”協同發力——濱海城市帶建設加快推進,不斷引導城市功能向海拓展;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中部生態保育區建設,大力促進中部與沿海聯動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海南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增強整體發展合力,推動重大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遠眺!鳳凰機場三期、博鰲機場三期項目建設提速沖刺,美蘭機場三期、東方機場、儋州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
俯瞰!“兩環”旅游公路連通山海美景,653公里海南環島高鐵溝通12個市縣的“黃金脈絡”,超4.2萬公里公路網暢通城鄉,陸上交通網四通八達。
聚焦!海南智能電網綜合示范省基本建成,環島氣網形成閉環,海南首條國際海底光纜、海南自由貿易港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成投用。
扎根廣闊田野,海南借鑒“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08%,1800多個美麗鄉村、300個和美鄉村相繼建成,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1。
攥指成拳,力有千鈞!海南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畫卷正徐徐鋪展,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民為本 書寫發展“幸福卷”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一碗熱乎飯,僅憑人臉識別就能輕松完成就餐結算,讓三亞市崖州區的80歲李大爺盡享生活便利、樂享老年生活。
一個小程序,精準匹配個人求職意向,讓家住海口的“寶媽”李女士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
一張托育消費券,破解“帶娃難、帶娃貴”難題,讓瓊中居民王曉帆感到負擔輕了、焦慮少了。
一批檢查檢驗互認項目清單,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患者馮小偉減少重復檢查帶來的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
從“一餐飯”到“一份工”,從“幼有托”到“病有醫”……海南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多措并舉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推動自貿港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關愛“一老”,海南繪就溫暖的底色——
在白沙農村中心養老院,被精心照護后的譚阿婆,身體狀況明顯好轉;在海口瓊山區鳳翔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76歲的周麟科與老年朋友打鼓唱歌,不亦樂乎。
從“養老”到“享老”,海南養老服務持續提質增效,目前已打造10個區域性養老服務機構、3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運營老年助餐服務設施118家,累計服務老人超50萬人次。
守護“一小”,海南托起明天的希望——
“短短一年時間,就有多名教師獲評省級以上榮譽,多名學生在縣級、省級文體比賽中屢獲好成績。”屯昌縣屯城鎮大同中心小學校長蔡程說,得益于集團化辦學,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從“輸血”到“造血”,海南近4年累計新增17萬個基礎教育公辦學位,推進集團化辦學實現市縣全覆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等多項教育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一組數據,見證著海南人民的點滴幸福: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5.25萬人;4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建設;人均預期壽命達80.5歲。
織密服務網,激活治理力,構筑平安城,“民生愿景”才能更好地轉變為“幸福圖景”。
為此,海南構建“一機制、一平臺、四板塊、三融合、一網格”基層治理整體框架,建立與海南自貿港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基層治理體系。努力創建高水平開放條件下全國最安全地區,落實打防管控建各項措施,確保全省不發生影響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件,社會治安狀況處于歷史最好水平。
錨定高質量,躍遷正當時!全島封關運作在即,勇立潮頭的海南自貿港,必將描繪出生機盎然的高質量發展新畫卷!(記者 張琬茜)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