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三亞4月21日消息(記者 蔡文娟)4月20日下午,三亞市高產水稻周年生產種植示范項目第三季測產,平均畝產841.77公斤。加上第一季、第二季平均畝產,三季合計年畝產達2027.52公斤,再次實現年畝產4000斤的目標。
為提升三亞周年三季水稻生產能力,評價篩選相關配套新品種、新技術,在三亞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自2023年起進行高產水稻周年生產種植示范,首年試驗就取得了三季年畝產達到2046.5公斤的成果,刷新我國熱帶地區雜交水稻種植紀錄。為進一步驗證試驗技術穩定性與可靠性,2024年4月,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在海棠區水稻國家公園開展第二次熱區水稻周年生產試驗示范,按照連續三季種植計劃有序開展,其中第一季測產產量為每畝557.5公斤,第二季測產產量為每畝628.25公斤。
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技術員陳燦介紹,該項目種植“超優千號”與“吉豐優1002”兩個高產品種。這兩個品種的水稻長勢均衡,莖稈粗壯、株葉形態好、結實率高、穗大粒多,綜合性狀良好。示范種植期間,團隊克服了低溫時間長、生育期延長及病蟲害防治等難題,通過生物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并采用有機肥優化種植結構,提升產量。目前,科研團隊還在圍繞增加栽培密度以提升單產進行攻關。
“示范種植高產充分展現我國雜交水稻新品種的產量潛力,為世界上更多同緯度國家和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經驗。”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該成果不僅彰顯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的升級與創新,同時也為世界水稻高產科研與生產探索出新路。非洲有更多熱帶地區,該經驗運用到非洲通過引種可實現一年三季雜交水稻種植,助力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
編輯:索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