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海航技術員工易從濤榮獲“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作為一名飛機維修工程師,易從濤深耕一線23年,以工匠精神詮釋責任擔當,立足新海航發展平臺,勇攀高峰、奮發有為,用實際行動激勵著廣大新海航人精益求精、實干篤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深耕一線,用匠心守護安全
2002年,剛畢業的易從濤加入了海航技術大家庭,成為一名飛機維修機務,這一干,就是23年。在一線車間,易從濤從一名學徒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術扎實的飛機維修工程師。
在機坪上,總能看到易從濤忙碌的身影,他積極學習,刻苦鉆研機型維護知識,成為民航執照改革后首批以自學方式取得該執照的人員之一。他還愛鉆研飛機各種故障問題,主動參與各項排故工作,牽頭攻克技術難關,先后成為車間A319機型和E190機型維護的負責人。在他的帶領下,車間培養了一批批相關機型技術成熟的維護人員,為新機型引進初期的運行保障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確保飛機安全順利運行。
2005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開始接收新加坡捷星航空、虎航等國際航班運行,易從濤利用業余時間深入學習了這兩家公司的程序手冊,他不僅成功獲得了這兩家公司的授權成為雇傭教員,還根據虎航和捷星航的程序手冊以及海口航線的維修特點,精心編寫了針對性的培訓教材。通過他的專業培訓,航線各車間的放行人員全面掌握了這兩家公司的維修流程和維護要點,并順利獲得了放行授權,這不僅奠定了海口航線優質保障這兩家公司在海口運行的基礎,同時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了寶貴的力量。
易從濤(央廣網發 海航技術供圖)
飛機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運轉測試工作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風險性的任務,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重大損失。易從濤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擁有CFM56-7B、CFM56-5B、V2500、CF34-10E等多種發動機型號的運轉測試資格,他深諳發動機試車手冊和飛機維護手冊的精髓,不僅理論功底深厚,更善于從實際維修工作中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為發動機安全試車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手冊指導依據。同時作為E190和A320飛機的發動機運轉測試教員,易從濤更是言傳身教,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為公司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發動機運轉測試人員。
憑借多年來在飛機維修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易從濤先后于 2017 年獲評 “海南省天涯工匠”、2018 年摘得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4 年入選中國民航工會首批 “民航工匠” 名錄,2025 年榮膺 “全國勞動模范” 殊榮。
提質增效,以創新賦能智慧維修
隨著民航維修領域的不斷發展,創新技術在生產中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為進一步激發公司創新活力,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搭建廣闊的舞臺。2016 年,易從濤勞模創新工作室獲批成立,工作室成立以來,易從濤積極投身創新工作,與團隊專家一道參與各項重要技術攻關以及研發方向決策,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將各項前沿科技如VR、AR、大數據、5G技術等運用到智慧民航場景之中,并取得了豐碩的成就。2021年,易從濤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海南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截至2024年,工作室已取得發明專利2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07項,作品登記證書1項,并逐步將這些專利轉換成產品,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安全質量。
面對傳統機務維修“人盯人”的管理困境,易從濤創新工作室團隊勇當數字化轉型先鋒,易從濤負責維修工卡電子化簽署、電子飛行記錄本(ELB)、維修運行控制數字化協作平臺,三個打破傳統機務維修方式的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推廣。工卡電簽和ELB項目的建成,使維修和飛行數據記錄實現無紙化、可視化,維修運行協作平臺通過各層級業務一體化協作處置,打造出了維修信息聯動的集成化平臺系統,通過三個平臺聯動,整體實現維修運行管控信息化、可視化、智能化。讓維修控制工作實現了系統化、智能化管理的轉變,大大提高了維修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海航技術維修運行協作平臺榮獲2024年第七屆中國航空維修紅冠獎“管理創新獎”。
“在一線工作多年,我深知每一個螺絲都關乎飛行安全。我們的創新工作室就是要解決機務一線工作中頭疼的難題,帶著年輕人一起鉆研新技術。每次攻克一個維修難關,看到徒弟們成長起來,都讓我覺得這份堅持特別值得。未來,我們會繼續腳踏實地搞創新,為民航安全保駕護航,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添磚加瓦。”易從濤說道。
精細管控,實現運行安全雙提升
如今,易從濤從機坪走向幕后,擔任海航技術維修控制部總經理,他將深耕一線積累的生產管理經驗深度融入維修運行管控體系,通過數字化協作平臺實現全流程透明化管控,并牽頭實施海航技術支援體系變革,推動運行管理與支援保障效率取得顯著提升,相關舉措迅速顯現成效。易從濤對標國內標桿航司開展飛機維修運行指標提升項目,通過機隊共性的漏油專項整治等機隊管理工作,讓非計劃工作變成計劃性管控,提升了航司的運行服務品質。在他牽頭改革下,海航技術機械延誤千次率從2.51降至1.73,同比降低30.6%,各項維修運行指標達到海航技術近年來最好的水平。
作為海航技術維修運行保障的核心負責人,易從濤始終以 “全周期管理” 理念統籌重大節點保障工作。針對春運、博鰲亞洲論壇、全國兩會、換季運行、暑運及 “十一” 黃金周等年度重點保障任務,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統籌考慮,全面梳理相關運行風險,牽頭各單位前置做好專項保障,實現重要保障期運行品質與安全效能雙提升。
23年如一日,易從濤用專業與堅守為民航安全筑起堅實屏障。從機坪一線的排故專家到維修體系的改革先鋒,他始終以“安全無小事”的執著,推動著民航維修技術的革新與發展。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時代機遇下,易從濤帶領團隊以創新為翼,以匠心為魂,不僅提升了海航技術的維修品質和運行效率,更培養出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維修隊伍,他們用智慧和汗水譜寫新時代民航人的責任與擔當,為民航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王明喬 徐嘉婧)
(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