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高碑店11月5日消息(記者王藝霖)11月2日,一級演員王全有踏上了回到家鄉河北高碑店的路。這一天,他不是熒幕中的老戲骨,而是一位歸鄉的游子,用腳步丈量故土變遷,用目光觸摸產業脈搏。從首衡市場的車水馬龍到豆腐絲的百年清香,再到奧潤順達的“太空房”奇跡,一場關于傳統與現代、堅守與創新的對話,在故鄉的土地上悄然展開。

走進首衡集團大數據指揮中心,巨型電子屏上跳躍的數字如血脈奔流。果蔬價格、物流軌跡、供需波動——這些冰冷的數據背后,是覆蓋13個省市、服務超4億人口的民生網絡。王全有走進交易區,貨車轟鳴、人聲鼎沸,一箱箱蔬菜正裝車發往京津冀。

這里不僅是北方最大的“菜籃子”,更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毛細血管。“從田間到餐桌,首衡編織的是一張有溫度的供應鏈。”王全有說。此刻,市場喧囂與他童年記憶里的集市叫賣聲疊合,映照出從鄉土集市到國家樞紐的產業蝶變。

在高碑店傳統豆腐絲企業的無菌車間,王全有俯身貼近觀察窗。豆香裹著蒸汽彌漫開來,與記憶里手工作坊的煙火氣不同,眼前是智能化生產線行云流水般的韻律——選豆、磨漿、壓制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在協作中精準落地。

“小時候推石磨的吱呀聲還在耳邊,可如今這豆香,竟飄到了歐美餐桌。”他在傳統工藝展示區駐足,輕撫晾曬中的豆皮,仿佛觸碰時光的紋理。企業負責人介紹,依托科技創新,這一非遺技藝已出口至多國。

行程的終點落在奧潤順達集團的“移動太空房”。步入體驗區,恒溫、恒濕、恒氧的環境瞬間包裹全身,王全有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像是住進了會呼吸的房子。”企業負責人透露,這座“生命艙”能抵御極端氣候并實現能源自給,技術已應用于科考和鄉村振興項目。“家鄉的產業升級,令人刮目相看。”王全有說。

“每一次歸來,都能觸摸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脈搏。”他說,故鄉不再只是地理坐標,而是產業創新與人文鄉愁交織的試驗場。高碑店的高質量發展故事,在新時代的稿紙上徐徐鋪展。

編輯:張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