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農村土地“活”起來、養老難題“破”開來?河北省辛集市舊城鎮以黨建引領破題,創新“以地養老”模式,通過盤活土地、聯動產業、優化服務“三步棋”,讓閑置資源變身“養老資本”,探索出一條“土地生金、銀發無憂、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之路。

在舊城鎮田村老年食堂,村里的老年人們正享受免費午餐(張松 攝)

土地“轉”出養老底氣。面對農村宅基地閑置、耕地撂荒等問題,舊城鎮黨委打出“資源盤活組合拳”,將廢棄宅基改建為互助幸福院、整合多個行政村零散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將收益反哺到老人身上。

產業“鏈”起銀發動能。舊城鎮深挖“銀發經濟”潛力,構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利益鏈。產業與養老的深度綁定,讓老年人從“被動贍養”轉向“主動創收”,“養老菜園”“夕陽車間”成為鄉村振興特色名片。

“青囍”布鞋作坊工作人員正在指導老人縫制布鞋(張松 攝)

服務“暖”到群眾心坎。走進舊城鎮互助幸福院,免費午餐的香氣與老人們的笑聲交織,126名志愿者組成惠老服務隊,送餐理發、健康巡診等服務精準對接老人需求;592戶困難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6.8萬人次健康體檢筑牢養老“安全網”。

接下來,舊城鎮將持續深化“黨建+”機制,以“小切口,大改革”,不斷探索“以地養老”新模式,推動政策銜接、資源整合和服務創新,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銀色動能”。(張松)

編輯:李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