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又帶著我們當地的餑餑餅、紅掌花卉來到了前門大街,大家可以在我的直播間里看看。”日前,河北省定興縣姚村鎮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臧怡颯帶著家鄉特色產品來到了北京市“前門·中華美食薈”,這是她本月第四次帶著姚村好物進京。
在首屆“前門·中華美食薈”活動中,琳瑯滿目的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期待,更成為連接鄉情、傳播文化的橋梁,令不少中外游客流連忘返。姚村鎮黨委敏銳把握這一契機,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依托,整合轄區內鄉土產業資源,推動“姚村好物”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舞臺。

臧怡颯正拍攝推介視頻(梁潔 攝)
“我想用上大學期間兼職電商主播的經驗,在這里做點不一樣的事兒。”臧怡颯說,她主動向姚村鎮黨委書記于海龍提出借助短視頻推介家鄉的思路,希望通過新媒體讓家鄉產業“破圈”。
“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優勢在于,既懂農業生產,又懂市場需求,還善于運用新媒體傳播。”于海龍說,讓更多“土味”家鄉貨變成“網紅”爆款,讓鄉村的“美麗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當下的一個發展趨勢,如今支持年輕人用鏡頭推介家鄉,既是對“黨建+產業”模式的延伸,更是激活鄉村發展活力的關鍵舉措。
有了組織的支持,臧怡颯信心倍增。她圍繞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產業資源,注冊抖音賬號“小颯農記”,與同事深入各產業基地拍攝宣傳視頻,展現鄉村傳統風貌與經濟活力。她的視頻賬號,單條視頻最高瀏覽量達7.4萬次,不僅拓寬了合作社和轄區企業的銷售渠道,更通過線上直播實現“姚村好物”的精準傳播。

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正推介白蘿卜(梁潔 攝)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傳播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應運而生。定興縣積極探索“黨建+媒體+產業”發展路徑,已選聘三批共39名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扎根基層,臧怡颯正是其中代表。
該縣注重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通過系統培訓、精準對接和導師幫帶,將他們匹配到合作社全職工作,負責編制經營方案、拓展銷售渠道、組織產品加工等任務,為合作社注入專業活力。
截至目前,已有3名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通過探索建立技術入股分成、營銷分成等方式與合作社(企業)開展合作創業。他們累計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服務1041次,解決農業生產與經營問題181個,提出合理化建議210條,有力推動了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快速發展,也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今年,在保定市委統一部署下,“媒體+產業”模式在定興縣全面鋪開,成為當地好物“出圈”的有益嘗試,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成為這一模式中的“新鮮血液”。為助力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成為“媒體+”模式的中堅力量,定興縣以“黨建+電商賦能”為核心,開展短視頻拍攝、直播帶貨等培訓,組織實戰演練,并借助宣傳聯盟推行“老帶新”幫扶,形成“黨建引領、抱團發展”的新格局。(來源:定興縣委宣傳部)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