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科技特派員成貴州貧困山區(qū)產業(yè)“健康管家”

          2017-11-28 11:23: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11月27日電 題:科技特派員成貴州貧困山區(qū)產業(yè)“健康管家”

            新華社記者劉茁卉、楊洪濤、汪軍

            擔心大棚里的食用菌出現(xiàn)“燒棒”現(xiàn)象,顧昌華三天兩頭就得往中華山村跑。

            在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qū)敖寨侗族鄉(xiāng)中華山村,30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生產大棚,是全村的經濟命脈,更是貧困戶增收的重要依靠。

            “食用菌對溫度很敏感,菌絲一旦停止生長或者‘燒棒’死亡,希望就破滅了。”科技特派員顧昌華一邊查看香菇、平菇長勢,一邊向記者講解培育管護技術。

            來自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顧昌華教授,是植物保護方面的專家。2014年,她接到貴州省科技廳等相關部門布置的科技服務任務后,經常深入基層,解決疑難雜癥。

            她行走在大小村莊,給園中的果樹做“診斷”,為地里的蔬菜當“醫(yī)生”。貴州在依托優(yōu)勢產業(yè)助推貧困山區(qū)群眾脫貧增收的形勢下,像顧昌華這樣的科技特派員成了產業(yè)“健康管家”。

            “村民大多不懂技術,村干部也是一知半解,幸好有這些專家教授來給我們指導。”中華山村村委會主任毛照新對科技特派員的到來,心里很是感激。

            為推進現(xiàn)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yè),實施精準扶貧戰(zhàn)略,貴州自2016年底開始,由科技廳選派1200余名省市級科技特派員、省農委選派8000余名技術輔導員到鄉(xiāng)鎮(zhèn)開展科技服務。

            在中華山村,還有一名來自銅仁科學院的“健康管家”——科技特派員鄧海平。一提起食用菌培育,他渾身興奮。在大棚里,無論是采摘鮮菌的村民,還是管護菌棒的技術人員,鄧海平都一直跟著。

            “能給村民提供幫助,我們心里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貧困戶,這個產業(yè)可以說是他們的希望。”鄧海平說。

            顧昌華從事植物保護工作逾30年,是經驗豐富的“植物醫(yī)生”。她認為,不少農民只知道把東西往地里種,但是病蟲弄不懂、用藥不科學,最終影響收成,甚至出現(xiàn)絕收的慘狀。

            前幾年,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農村一位婦女種植葡萄,出現(xiàn)了病癥。顧昌華來回開車幾個小時,不計報酬地把問題解決了。今年正月初八,還沒等學校開學,她就跑到敖寨侗族鄉(xiāng),查看當?shù)睾谀径纳L情況。

            專家教授沉到田間地頭,為產業(yè)“把脈會診”“開藥方”,科技特派員為貴州山區(qū)脫貧產業(yè)貢獻了力量。

            記者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定威鄉(xiāng)采訪時,正好遇上貴州省農科院專家對極貧鄉(xiāng)鎮(zhèn)進行“產業(yè)會診”。在一片生姜種植基地,10多名科技專家和村民一起探討。

            “首先是看種下去的生姜服不服水土,存在哪些問題,然后綜合分析是否面臨競爭,技術問題和市場問題都要研判。”貴州農科院專家霍可以說。

            白天現(xiàn)場指導,夜晚農家培訓。在貴州山區(qū),科技特派員的服務方式簡單,但效果卻非常明顯。正如顧昌華所說,雖然上不了核心期刊,但是解決了實際困難。

            在中華山村,貧困戶對科技特派員顧昌華和鄧海平的科技幫扶很是感激。他們感覺到,有懂技術的人到種植基地、到田間地頭,心里有了底。

            “我已經在食用菌基地上班3年,希望產業(yè)發(fā)展得好,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有搞頭。”貧困戶田桂花說。

          編輯: 鄭皓月

          科技特派員成貴州貧困山區(qū)產業(yè)“健康管家”

          在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qū)敖寨侗族鄉(xiāng)中華山村,30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生產大棚,是全村的經濟命脈,更是貧困戶增收的重要依靠。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五月AV中文字幕DVD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2 | 亚洲乱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