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列入國家瀕危品種的“岷縣黑裘皮羊”首次胚胎移植在甘肅岷縣喜獲成功。此技術的成功應用,開創了我國珍稀地方綿羊資源的保存先例,為瀕危畜禽保種工作提供了“岷縣方案”,也為我國畜牧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提供了借鑒意義。

純種岷縣黑裘皮羊(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幾天,在岷縣黑裘皮羊保種場羊舍內,白色胡羊媽媽正在哺育自己剛出生不久的黑裘皮羊寶寶,十幾只健康的“小黑”寶寶已經完全站立行走,咩叫聲此起彼伏。

“從2024年的11月初做完移植手術到現在,經過了五個月的懷孕期。現在我們這些受體羊(白色胡羊)開始生產,按照這幾天的生產情況來看,我們前期的組織工作和具體的移植工作是非常成功的。”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綿羊種質資源創新團隊負責人郎俠說。

小黑裘皮羊依偎在媽媽身旁(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悉,在此次胚胎移植中,技術人員選取了5只岷縣黑裘皮羊一級種公羊和20只岷縣黑裘皮羊一級母羊作為供體,通過超數排卵、腹腔鏡子宮角輸精等先進技術,成功獲取純種胚胎130余枚,冷凍保存80余枚胚胎,剩余50余枚胚胎成功移植到受體母羊體內。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綿羊種質資源創新團隊成員岷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張廣說:“目前首批受體母羊妊娠率達76%,預計年內可誕生純種黑仔羔羊30余只。較自然繁殖每只母羊年均產羔1.5只可提升至2倍至4倍以上,且能最大限度保留優良基因。胚胎移植技術的成功應用和開展,將為下一步岷縣黑裘皮羊快速擴繁做好保障。”

作為國內唯一,甘肅特色、岷縣特產的地方裘皮綿羊品種,從2006年開始,岷縣畜牧中心聯合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項目技術團隊,在近二十年時間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攻關,成功攻克擴群保種核心技術,成為岷縣畜牧產業與現代科技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為保護好“國寶”岷縣黑裘皮羊品種的繁衍作出了巨大貢獻。

“擴群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從保到群體擴大后的產業化的開發和應用,就是讓種質資源給我們岷縣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品種資源基礎,為縣域經濟的發展發揮特色資源的價值。”郎俠說。

出生兩天的黑裘皮羊(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隨著胚胎移植的成功,岷縣將依托保種場和養殖大戶,逐步建立“科研單位+合作社+農戶”的聯合育種機制,為加快黑裘皮羊肉羊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奠定基礎。

“未來3年全縣黑裘皮羊存欄量有望突破3萬只,同時帶動裘皮加工、生態旅游等產業鏈發展,預計年綜合產值增加超億元。此外,該技術還可推廣至其他瀕危畜種,為高寒地區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示范。”岷縣畜牧中心副主任唐文輝表示。(曲婷婷 林秀麗 王凱越)

編輯:魏晉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