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0月24日消息(記者張順鵬)10月19日,“興寧鴿飛向世界——‘媒體+’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廣州成功舉辦。此次推進會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興寧市委、興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央廣網廣東頻道協辦,吸引了多省份行業專家與企業領軍者齊聚,共商肉鴿產業發展新路徑,為興寧打造“中國鴿業之都”凝聚力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春暉受邀出席,并以《科技創新賦能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演講,為興寧鴿預制菜加工產業升級提供專業方法論。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春暉進行主題分享(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演講中,張春暉首先肯定了興寧鴿產業的堅實基礎與顯著優勢。他指出,興寧肉鴿產業已形成從養殖到加工再到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目前肉鴿產量占全國9%、廣東省15%,產值突破29億元,還培育出全國肉鴿產業強鎮,無論是市場占有率還是市場美譽度,在行業內都具備較強競爭力與影響力。

“興寧在鴿產業領域的布局與成果,為發展預制菜產業奠定了優質原料基礎與產業根基。”張春暉強調,優質農產品是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前提,興寧鴿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為其延伸至預制菜領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談及我國預制菜產業發展現狀,張春暉表示,經過多年布局,我國預制菜產業已取得良好發展態勢,而廣東省在預制菜產業布局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從出臺“預制菜十條”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到推進“粵菜師傅”工程挖掘地方飲食文化、賦能菜品創新,一系列舉措為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也為興寧鴿預制菜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預制菜產業發展理念上,張春暉提出關鍵觀點:“預制菜不是傳統廚藝的改頭換面,更應該是工業化的理念,工業化的加工思維。”他認為,中式傳統菜肴食材多樣、烹飪技法復雜,預制菜產業要實現突破,需推動“廚藝轉工藝、廚師轉工人、廚房轉工廠”的工業轉換,通過構建多維品質數據庫、研發智能化專用裝備、建立系統化標準體系,解決傳統菜肴工業化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實現預制菜品質傳承與規模化生產的平衡。

對于預制菜產業前景,張春暉充滿信心。他指出,隨著經濟發展與消費習慣轉變,廚房社會化趨勢不可逆轉,而都市廚房模式值得借鑒。我國28座“萬億GDP城市”經濟發達、消費力強、物流便捷,是預制菜核心消費市場,興寧可依托自身鴿產業優勢,瞄準這類核心市場,推動鴿預制菜產品走向更廣闊的消費場景。

針對興寧鴿預制菜產業升級,張春暉強調,標準化是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基石。他建議興寧圍繞鴿預制菜產業,構建涵蓋原料標準、加工規范、產品標準、質量安全標準的完整標準體系,同時借助科技創新,研發凍眠鎖鮮、風味丟失控制、清潔標簽等關鍵技術,提升鴿預制菜產品的品質、營養與安全性,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讓“興寧鴿”預制菜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助力興寧鴿產業從“規模優勢”向“品質優勢”“品牌優勢”升級,為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