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8月21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見習記者徐鋇兒 實習記者蔡瀅琿)8月20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科技賦能+超級場景”精準對接會在廣州天河舉行。這是繼8月8日發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首批18項科技賦能場景機會清單后,廣州以“超級場景”為紐帶,推動科技與體育、城市、產業深度融合的又一重磅舉措。

活動搭建場景供給方、技術供給方與金融投資機構三方聯動的“超級對接平臺”,促進場景能力與場景機會、資本的精準對接,解決企業在場景落地、資金需求、資本合作等方面的核心訴求,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助力構建“賽時炫科技、賽后留產業”的閉環生態。

對接會現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徐鋇兒 攝)

AI中醫望聞問切、8K鏡頭捕捉沖刺瞬間、移動充電機器人精準尋車……在對接會現場,十余家科技企業的創新成果集體亮相“科技賦能全運場景科技展”。參展企業通過實物演示、互動體驗等方式,直觀呈現科技如何提升賽事組織效率、運動員競技水平與觀賽體驗,讓觀眾感受到科技的實用與溫度。

科技賦能全運場景科技展(央廣網見習記者 徐鋇兒 攝)

“超級場景”特指具有極端復雜性、高關注度和產業轉化潛力的真實應用環境,是超越常規的復合型技術驗證場。全運場景憑借其高并發性、高可靠性的需求,成為技術迭代的關鍵催化劑——賽事期間的大規模“實戰驗證”不僅加速技術成熟,更通過賽后的“長效轉化”,將經過檢驗的創新成果沉淀為廣州乃至大灣區的優勢“產業資產”。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高科技專班副主任、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夏奇峰表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不僅是體育盛會,更為科技企業搭建了成果落地的“試驗場”,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企業可依托現有技術,快速適配賽會需求,實現產品落地。同時,這些技術亦能延伸至日常健身、醫療康復等民生領域,形成“賽會—社會”雙循環價值。他表示,期待與會企業深度挖掘場景需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在科技賦能賽事、助力全運成功舉辦的過程中,貢獻更多創新力量。

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孟徽表示,廣州致力打造“需求牽引—技術研發—場景驗證—產業轉化”的閉環生態,希望通過此次精準對接,能讓更多“硬科技”找到“好舞臺”,在全運賽場綻放異彩。

8月8日,廣州賽區發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科技賦能場景機會清單(第一期)”,向全球創新主體拋出“橄欖枝”。清單涵蓋18項“高價值、可落地、能轉化”場景,覆蓋專業體驗、全民互動、賽事保障三大賽道。面向運動員,提供了“運動員高精度技術診斷”“外骨骼機器人”等專業體驗場景;面向廣大市民和觀眾,謀劃了“元宇宙云上全運村”“AR導覽導航”“數字人志愿者”等全民互動場景;面向城市的高效運行和精細化治理,設計了“大型停車場柔性智能充電”“零障賽區”“機器人服務矩陣”等賽事保障場景。

“科技賦能場景機會清單不僅是技術需求表,更是廣州打造‘全球城市場景創新標桿’的行動藍圖。”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表示,賽時用科技解決難題,賽后也要把這些“科技資產”留下來。機會清單緊密圍繞提升“參與感”“專業度”和“保障力”這三個維度,精心設計場景機會。此次對接會就是要把“紙上需求”變成“落地項目”,讓技術找到場景,讓場景對接資本。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