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8月6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見習記者徐鋇兒 實習記者蔡瀅琿)8月5日上午,廣東省新聞辦舉行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聞發布會,發布會詳細介紹《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實施三年來的進展成效,并回應群眾關切的問題。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徐鋇兒 攝)
《南沙方案》2025年迎來第一階段收官
2022年6月,《南沙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明確了南沙要建設科技產業創新基地、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五大任務,并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兩階段發展目標。2025年作為《南沙方案》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其三年建設成果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五大任務落地見效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發布會上,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廣東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孫志洋介紹了三年來《南沙方案》的進展。他表示,在落實《南沙方案》五大重點任務方面,南沙取得顯著成效。
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廣東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孫志洋(央廣網見習記者 徐鋇兒 攝)
在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建設上,南沙落地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大灣區)等平臺,推進19個粵港澳聯合科技攻關項目,港科大(廣州)入駐32個創新項目;布局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集聚22家新型研發機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5.48%;高新技術企業超13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37.8%、75.9%,國際高端人才年均增長55%。
在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創建方面,南沙建成15個港澳青創基地,孵化項目2336個,推出“港澳青創新10條”獎補超3200萬元;實施“百企千人”實習計劃等,提供“港澳新青寓”120多套;建成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總部基地,開展活動1478場吸引6萬余名青少年參與。
在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共建方面,南沙港去年集裝箱吞吐量破2000萬標箱,國際海事服務集聚區年均船舶交易超200艘;建成RCEP文商旅創新產業合作園,舉辦大灣區科學論壇等活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賦能211家企業,跨境貿易投資試點交易額超500億美元,綜保區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全國第一。
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打造上,181項創新成果獲推廣,市場準入審批時限壓縮93.6%,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居全國自貿試驗區首位;廣期所上市3個新能源金屬品種,廣州數據交易所交易額超75億元;港澳社保“跨境通辦”參保人數年均增長18%,締結港澳姊妹學校52對,港澳籍在校生增長近2倍。
在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建立方面,南沙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大先行啟動區新增注冊企業數增長89%;打造全國首個城市級全空間無人體系超級場景,開通首條L4級無人駕駛公交環線;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成超級生態堤22公里,完成森林提質增綠1.2萬畝。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