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廣州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綜合指導中心(市精康綜合指導中心)聯合增城區民政局及廣州市心康社會服務中心,在廣州市增城區致明學校舉辦“精康融合行動”康復主題進學校宣傳活動。活動圍繞“康復成果展示、情緒管理科普、藝術療愈實踐”三大主線,聚焦中重度智障、腦癱、孤獨癥等特殊學生群體,通過多元康復體驗與互動實踐,助力特殊群體探索康復融合新路徑。
市精康綜合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梁忠新在致辭中表示:“精康融合行動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社會責任的體現。我們希望通過多元化的康復活動,幫助特殊學生提升生活技能,增強融入社會信心。”
多元體驗,康復成果展風采
在“心躍彩田·康復成果展”中,老師組織孩子們進行體療訓練及精神康復手工制作,包含非洲鼓演奏、漆扇繪畫、微景觀模型制作,作品展現了學生們在康復過程中的創造力與成長點滴。“看到孩子們的作品從簡單線條到復雜構圖,我感受到康復治療的力量。”致明學校教師感慨道。
科普賦能,情緒管理潤心田
同步進行的“心鏡彩田·情緒魔方課”科普講座中,心理專家崔洪梅通過互動游戲與案例講解,向學生普及情緒認知與管理技巧,“情緒沒有對錯,學會表達與接納是關鍵。”
講座中,學生們通過“情緒魔方”道具模擬不同情境,學習用積極方式應對壓力。活動后,家長代表反饋:“這樣的課程不僅幫助孩子,也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支持他們。”
園藝植愈,藝術療愈傳溫情
在“從心彩田·植愈傳愛坊”的互動體驗環節園藝治療活動中,學生們親手種植多肉植物,感受自然療愈的力量。“清風傳愛·明愛繪心扇”環節則讓孩子們在蒲扇上揮灑創意,用色彩傳遞心聲。與此同時,“田韻彩心·芬芳創造營”手工皂制作吸引眾多人員參與。
此次康復活動以“體驗+科普+創作”多維模式,彰顯了廣州市精康服務的創新與實踐。從情緒管理到藝術表達,從自然療愈到手作賦能,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對特殊群體的尊重與關懷。
近年來,廣州市民政局推進“精康融合行動”成效明顯,通過聯動社區,開展康復培訓、音樂療愈、園藝治療、體育治療等活動,讓康復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服務,打通了精神障礙康復的“最后一米”,目前服務已實現全市鎮街100%覆蓋,惠及2300余名民政兜底服務對象。下一步,市精康綜合指導中心將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持續提升全市精康從業者的能力素質,讓服務更貼心、康復更有效,切實減輕家庭照護負擔,助力康復人群更好融入社會。(蔡麗莉 張萌)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