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三明11月6日消息(記者羅曉英)11月3日至5日,“創響綠都 才繪三明”麒麟英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三明市舉行。
24支闖入決賽的隊伍,以“7分鐘路演+3分鐘問答”的模式,向賽事最高榮譽發起沖擊。最終,三明科飛產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鉑瑞賽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中科希弗科技有限公司、中琉環?萍加邢薰、隱裂護牙科技(團隊)、芯智未來(團隊)等6支隊伍分別獲前三等獎。
“感恩、幸運與責任。”斬獲大賽一等獎的三明科飛產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顏翠妍用3個詞總結此次參賽感受。她介紹,隨著項目在三明進一步落地,將創造一批覆蓋技術研發、運營管理等專業的高質量就業崗位,為本地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筆尖落下、協議達成,麒麟英才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上,10個“四鏈”融合項目順利簽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在同一座舞臺上延伸出全新路徑。這場覆蓋新材料、機械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的賽事,不僅是項目的比拼,更是三明串聯起人才、技術與本地產業的深度平臺。

“創響綠都 才繪三明”麒麟英才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吳佳霖 攝)
“以前想引進科研團隊,卻因缺乏實驗平臺、產業鏈配套不足,合作最終不了了之!贝筚惉F場,一位企業負責人的回憶,道出了昔日發展面臨的困境。
為打破這一困境,三明率先在福建全省出臺《三明市柔性引才實施辦法(試行)》,創新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駐、但求常來”的柔性引才理念,通過短期聘用、項目合作、技術入股等方式借智借力。今年5月,再度系統集成“1+3+N”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的誠意、更優的政策、最好的生態,讓每一份智慧在三明開花結果。
政策東風吹拂下,賽場順勢成為吸引各路英才的最佳平臺。目前,三明通過賽事對接已吸引50余人次專家帶著技術、資源扎根三明,300余名本土企業代表前往高校對接合作,近百項企業技術需求得到解決。
“參賽初衷是展示我們的機電液一體化解決方案,但大賽平臺帶給我們的服務遠超預期!痹诤炗喖夹g服務協議后,創躍成科技(福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蘇榮良的心里多了一份踏實,他表示:“這份協議簽下的不僅是一紙合作,更是企業突破地域、平臺限制的關鍵一步,讓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這是我們與企業共同服務三明產業的‘責任狀’。”作為上海技術交易所落地三明的服務載體,上海技術交易所(三明)創新服務中心運營總監池承君對于平臺能為企業帶來什么,早已有明確規劃:“我們會先幫企業梳理技術需求,再與中心大數據庫進行全面匹配,為他們找到精準契合的專家團隊,讓他們在專業領域走得更穩當。”

創新鏈合作簽約現場(央廣網發 梁夢婷 攝)
“以賽聚才”目標不止于引來幾棵人才“大樹”,更在于通過賽事“活水”,滋養出產業鏈上下游交織、創新要素充沛的產業“茂林”。
在永安,石墨烯創新創業大賽已成功舉辦7屆,吸引了一批賽事項目扎根于此,更以項目落地為支點,形成從石墨負極、等靜壓石墨到石墨烯制備、導熱復合材料的產業集群,先后引進翔豐華、貝特瑞等行業龍頭企業。2024年,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實現產值22.3億元,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在清流,高水平的創新創業大賽,正成為氟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的底氣。不久前落幕的福建(清流)氟新材料產業創新創業大賽,聚集了全國新能源、半導體、綠色工藝等領域的50個優質項目,不僅為當地篩選出契合產業基礎的優質項目,更搭建起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橋梁。
賽事催生的創新活力,匯聚成產業發展的源源動力。要將這股動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競爭力,關鍵在于構建一個長效的賦能機制。為此,三明果斷布局,組建產業鏈特聘專家團,用常態化的智力服務承接階段性的賽事成果。
氟新材料產業鏈特聘專家團、現代種業產業鏈特聘專家團、生物醫藥產業鏈特聘專家團……一個個聚焦三明重點產業的“專業智囊團”相繼成型,專家團成員既能走進車間地頭破解技術卡點,也能站在行業前沿指引發展方向,還能幫助本土企業鏈接優質資源,產業發展從此有了對接高端智力、緊跟市場趨勢的“捷徑”。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