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紅袍飲料有限公司智能化包裝飲用水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日前,中國包裝飲用水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南平舉行。大會期間,12個南平市水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金額達13.59億元。

南平位于閩江干流源頭,這里水質優異:全市51個主要流域國控省控斷面、82個小流域斷面、16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的Ⅰ~Ⅱ類優質水質比例達100%,全域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這里水源充沛:境內大小河流700條,近5年來,人均水資源量1.04萬立方米,是全國的5.1倍、全省的4.3倍。

在南平,水有多種“打開方式”:生產瓶裝水、開發茶飲料、研發化妝品用水……近年來,南平積極探索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培育現代水產業集群,發放取水權抵質押貸款,探索河湖碳匯交易,進一步將南平水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水產業集聚

位于南平水產業園(生態食品產業園)的華潤怡寶生產線上,一個空瓶經歷了灌裝、噴碼、打檢貼標、檢測后,成為合格的瓶裝水,被裝箱運至全國各地。據介紹,該生產線純凈水年產能達30萬噸。

南平水產業園規劃占地4604畝,是南平水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目前已入駐華潤怡寶等知名水企。園區依托毗鄰麻陽溪的地理優勢,建成日供水量27萬噸的麻陽溪引調水工程,優質原水可直供園區,為水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們積極對接引進瓶坯、瓶蓋、包裝等配套企業,已成功落地三達膜納濾技術運用設備及水產品、彬榮昌飲料罐包裝設計制造以及光澤雙圓塑料瓶坯加工等上游項目落地。前不久,成功簽約武夷新區中國-新加坡(膜)科技創新平臺等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南平市水產業專班工作人員林永宏說。

南平是全國著名茶區,這里的好山好水,還孕育了橘柚、玉米、葡萄、蜂蜜和牛奶等優質的農特產品,為南平開辟新茶飲、果汁等高附加值飲品賽道提供了黃金原料。

4月,農夫山泉茶飲料生產線正式投產,實現南平茶飲料生產零的突破;近日,華潤怡寶首款泡茶水產品“本優茶伴”在南平上市;浙大百川科技、福建基茶生物科技等多家茶飲企業也紛紛入駐南平,不斷豐富飲品市場種類。

數據顯示,1—6月,南平全市水(酒)產業產值達15.39億元,同比增幅14.94%,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增強。“我們與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重點推動飲料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會有更多企業、研發機構和基金等要素向南平水產業集聚。”南平市水利局局長黃旭暉說,下一步,南平將瞄準中高端水和精深加工領域,(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與科研團隊開展水資源營養功能分析與應用研究,設計護膚品配方,推出醫療功能水、化妝品用水和功能性飲料。

“取水貸”助力

水產業要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

長期以來,南平轄區內絕大多數取水許可證的金融屬性處于“沉睡”狀態。取水權融資困難,眾多水企不得不面臨“捧著水源貸不到款”的困境。

4月,南平出臺了全省首個指導、規范取水權抵質押貸款的專項政策——《南平市取水權抵質押貸款指導意見(試行)》,將取水權納入金融質押物范疇,明確了“取水貸”的原則、對象、條件、額度、利率、期限以及辦理流程等,實現了生態產品權益的市場化定價與交易流通。

5月12日,興業銀行南平分行以取水權為質押物,向福建省大紅袍飲料有限公司授信4590萬元,發放貸款2000萬元。“得益于這筆‘取水貸’,我們公司的智能化包裝飲用水生產項目得以順利推進。”福建省大紅袍飲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肖蓓介紹,該筆“取水貸”將用于更新改造3條智能一體化包裝飲用水生產線,投產后年產能預計達35萬噸。

為深化“取水貸”長效機制建設,南平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與農發行南平市分行簽訂了“取水貸”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探索水利建設項目投融資合作。目前,農發行南平市分行已向武夷新區供水系統二期工程建設項目發放1.28億元“取水貸”。

“為了拓寬‘取水貸’的業務覆蓋面,我們向有關金融機構推送獲得取水許可證的企業名單,引導金融機構對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點對點’政策解讀,讓更多企業享受金融活水的潤澤。”南平市水利局相關業務負責人說。

河湖碳匯探索

南平坐擁“雙世遺”武夷山,森林覆蓋率達78.6%,閩江上游水系貫穿全境。

“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態系統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碳存儲庫之一,具有較高的碳匯開發價值。”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王樹東表示,南平河流生態優,固碳能力好,為河湖碳匯開發提供了良好基礎,而且目前該領域方法學和標準還處于空白狀態,探索意義重大。

2024年,以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契機,南平實施了閩江上游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態系統碳匯項目。

“該項目旨在建立全面、系統的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態系統的碳匯評估方法學,并結合多種監測、分析技術,為河湖碳匯開發提供可信數據支撐,為生態保護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黃旭暉說,該項目首次將水體溶解性有機碳(DOC)、河岸帶植被及土壤碳庫納入統一核算框架,打破國內單一生態系統的碳匯核算標準,為復雜山地河流系統碳循環研究提供借鑒。

立足該項目,6月,依托海峽環境資源交易中心,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向福建武夷水工科技有限公司購買2.93萬噸河湖碳匯量,完成了全國首筆河湖碳匯交易。

“作為高耗能產業,鋁行業碳排放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購買河湖碳匯,能有效抵銷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倒逼企業加快低碳轉型步伐,加大對節能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投入,推動生產工藝革新。”南鋁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許可欣 通訊員 林夢琳 魏佳)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