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同安鳳梨穗龍眼林采摘游玩。

眼下正是龍眼大量上市的季節。8月30日,“百年中山路,千年銀城穗”同安鳳梨穗龍眼推廣活動在廈門中山路步行街舉辦。現場,一筐筐同安鳳梨穗龍眼堆成小山,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嘗鮮。除了鮮果,龍眼拿鐵、龍眼椰椰等飲品也備受大家青睞。

廈門市同安區是全國六大龍眼產地之一。近年來,以肉厚核小、味甜渣少、汁水豐盈著稱的同安鳳梨穗龍眼獲批成為廈門市首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于去年入選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如今,以鳳梨穗為核心的同安龍眼已形成上下游配套完整的全產業鏈,年產值近5億元。

小小鳳梨穗,如何撬動近5億元的產業規模?近日,記者深入同安區的田間地頭尋找答案。

一段400年種植史的傳承

8月24日上午,在廈門市綠惠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包裝車間里,蘇水源正忙著指揮工人打包裝車。“我們自己叫了冷鏈車,這批2萬斤的鮮果將在28小時后直達寧夏銀川,讓當地百姓吃上新鮮、正宗的同安鳳梨穗龍眼。”蘇水源說。

去年拿下同安區龍眼鮮果大賽亞軍的蘇水源,是龍眼營銷的試水者、領軍人。前年,他首次嘗試直播帶貨,曾創下1小時7000單的銷售紀錄。“今年產出80萬斤個頭大、甜度高的鳳梨穗龍眼,上品鳳梨穗的市場售價每公斤可達12元到16元,根本不愁賣。”蘇水源說。

因果實形圓,龍眼又名桂圓,另有比目、驪珠、燕卵等別名,是亞熱帶“長壽果樹”之一,藥用價值很高。

同安有400多年的龍眼種植史。據《同安縣志》記載,龍眼“廣東、興化、漳州皆有之,而以本邑所出者為佳”。據悉,同安龍眼有30多個品種,主要有水漲(又名冇種)和赤殼(又名軟枝)兩大類,還有后璧埔種(又名白花早)、店仔種等,大都以原產地命名。

“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及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同安龍眼種植高峰期。”談到龍眼,同安龍眼研究所原所長葉良約便打開了話匣子,“那時,龍眼是廈門農產品出口創匯的主力軍。比如,水漲龍眼是當時廈門罐頭廠用來生產龍眼糖水罐頭的主要品種。那個時候,1斤鮮龍眼能賣到6~8元,而我的月工資才49元。”

據悉,20世紀90年代,同安的龍眼栽種面積近2.5萬畝,主要產區包括汀溪鎮、蓮花鎮、五顯鎮等地。良好的基礎,為鳳梨穗品種的孕育創造了條件。

一件地理標志產品的孕育

2012年11月,同安鳳梨穗龍眼成為廈門市首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類別為第29類(干桂圓)、第31類(龍眼),既適用于鮮銷,又適用于烘焙。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落地的背后,是幾代人的艱苦努力。1980年,同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下簡稱“農技中心”)在同安的西塘村馬垵自然村發現了一株樹齡300多年的鳳梨穗龍眼母樹,果實品質尤為突出。在此基礎上,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高壓苗和嫁接等技術手段,在幾十年的培種育種進程中加速繁育種苗,擴大果農示范栽培面積,全力推動鳳梨穗品種的發展。

新老農人耕耘不止,新品種茁壯成長。“普通龍眼品種,早春生理發育為混合芽分化,容易‘沖梢’。而鳳梨穗就不會,其花芽葉芽同時抽生,即‘花帶葉’,若使用藥物處理或人工摘除葉片,仍可開花結果。可抗‘沖梢’的優勢,讓它能持續穩產、高產,產出的果實品質優、含糖率高,遇到不良氣候或勞動力緊張時節,還可延長掛果期。”同安區農技中心主任林強潤說。

雖已獲批成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但鳳梨穗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同安果農的共享資源,對鳳梨穗龍眼的品種改良、品牌保護和推廣傳承,成為新一代農人的使命。

“我們在市、區農業部門的支持下,成功爭取到省農業農村廳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項目專項資金,用于對鳳梨穗龍眼品種種質資源的提純工作。通過親代植株的社會調查,選取了西塘村西姑院龍眼場的10個果園50棵鳳梨穗龍眼親代植株開展生物學調查,并采取高壓苗培育、老樹高接、實生小苗嫁接等3種形式對提純材料予以保存。同時,采用科學的提純復壯技術和育苗技術,讓鳳梨穗品種原有的優良性狀重新恢復、存續,保持品種純度。”夏商集團下屬廈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養殖事業部總經理陳錦偉說。

通過一系列舉措,當地篩選保存了與同安鳳梨穗龍眼母株親緣最近的提純材料,為后續種質資源研究利用及示范推廣提供基礎保障。

一條全產業鏈的崛起

連日來,同安農村經紀人協會會長林嘉盛多方奔走,“主要是聯動京東、順豐、郵政等物流平臺,開展線上助農,幫助農民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成效不錯,比如和順豐的合作,有望幫農戶降低20%左右成本”。

“成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我們成立龍眼專業合作社,采取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標準、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經營模式,嚴格按照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開展種植和加工,有效規避了以往生產經營分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弊端,開始從單一種植向全產業鏈邁進。”同安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葉曉亮說,由于保鮮期很短,70%~80%的鮮果要烘焙加工成龍眼干銷售,因而在初加工、深加工及衍生產品眾多領域,企業大有可為。

今年1月,國內一項針對桂圓行業品牌影響力的榜單中,廈門綠帝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的綠帝GREENKING品牌排名第一。這家公司的生產車間就位于同安。

“我們實施‘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整合上游種植資源,推廣標準化、生態化種植技術,保障原料品質與產地環境;在下游端則向精深拓展,通過深化桂圓加工(如干果、飲料等),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拓展線上線下多元銷售渠道,顯著提升產品附加值,從而拉動全產業鏈發展,讓農戶能夠共享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增值收益。”該公司董事長徐四海介紹。

據悉,這家從同安起步的企業已走出廈門,在廣東布局建設綠帝桂圓荔枝全鏈產業園,2029年,其深加工年產值有望突破15億元。

“在產業鏈的下游,同安業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和品牌優勢。”葉曉亮說,“我們有龍眼加工(烘干)企業及大戶230家,日加工鮮果能力達455噸,主要代表企業包括亦坤農業、綠惠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等。在深加工領域,綠帝年加工量1700噸,開發有桂圓干、桂圓咖啡、桂圓八珍糕等系列產品;閩宏堂年加工量2500噸,推出桂圓干、桂圓奶酥、紅參桂圓植物飲等產品,很大程度豐富了產業鏈條。目前,共有48家生產經營主體獲同安鳳梨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權使用,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它們再通過線上直播帶貨打開新銷路,逐步開辟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同民安”區域公共品牌及“夏商基地購”等服務平臺的建立,高效鏈接產地與大型商超、批發市場、電商平臺及深加工企業,助力解決豐產后的“賣難”問題;此外,“商超進駐+活動引流”的線下銷售模式,正助力同安龍眼拓展全國市場。(報業集團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楊心亮 文/圖)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