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福州市濕地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福州市濕地保護工作有關情況。近期,福州市獲評國際濕地城市,這是福建省首個獲得此國際名片的城市。
福州地處東南沿海,濕地類型豐富多樣。目前,福州市濕地面積19.42萬公頃,濕地率15.14%,約占福建省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國濱海城市前列;擁有1處國際重要濕地,8處省級重要濕地,3處省級以上濕地自然保護區、103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濕地保護率55.33%,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省級以上重要濕地等相結合的濕地保護體系。
近年來,福州著力打造“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是有力抓手之一。福州市于2023年正式啟動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工作,濕地保護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標準。2024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向濕地公約提名福州市參加國際濕地城市認證;2025年1月舉行的《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64次會議期間,濕地城市認證獨立咨詢委員會聯合主席宣布濕地城市認證計劃新增31個城市,福州市位列其中。2025年7月23日至31日《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期間,福州市被正式授予“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成為中國9座新入選城市之一。
多年來,福州持續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成效顯著。目前,福州城區內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121條河道建成開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基本實現。福州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依托數字技術,利用閩江潮汐群閘聯動,每日兩次將閩江水引入內河。
在城市建設方面,福州通過開展幸福河湖、美麗海灣等建設工作,合并打通西湖濕地公園和左海濕地公園水體,西湖公園整體面積增至78公頃;晉安湖片區打造出南北長2.3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的海綿生態綠軸;三江口片區形成南江濱生態公園等市民休閑空間。此外,福州還建成1395公里全域綠道網絡、1500多個公園,開通5條水上航線,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行路見景”。
目前,福州建立了福州規劃館、閩江河口濕地博物館等多處濕地類型宣教場館,依托各類自然保護地等建立200余處科普基地,并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時間節點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學生、游客、科研人員和生態愛好者參與。
據披露,福州市漁業產值連續30年穩居全國第一,水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二;在重要濕地開展退養還濕并安置就業,并為原養殖農戶提供濕地專職管護員、協管員崗位,實現生態補償帶動就業。
據介紹,下一步福州將以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為契機,持續發力濕地保護工作,多方面推進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鞏固創建成果,讓濕地之美永駐榕城。(張雨欣)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