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央廣時評】補短板 再出發

          2019-04-08 13:30:00來源:央廣網

            昨天,清華大學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署合作協議,由前者提供技術支持的西南智能微系統研究院將落戶重慶。媒體報道稱,該研究院將主要從事汽車傳感器與微系統、公共安全傳感器與微系統的研究及成果轉化。

            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重慶的科教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但“事情正在起變化”。自去年以來,中科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紛紛布局重慶。

            按照重慶市與知名院校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專項行動方案,到明年將力爭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100家以上。以正傾力打造的兩江協同創新區為例,目前已有華東師大、同濟、中科院計算所、西北工大、華中科技大等9家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簽約落戶。根據規劃,到明年這里將集聚高校及科研機構20家以上、科技創新人才1萬名以上、科技孵化企業100家以上。

            眾多高校與科研機構云集山城,必將成為當地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力。據兩江新區統計,截至目前新區已聚集市級以上研發機構221家,國家級產業基地1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62家。掛牌僅1年多的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已吸引投資529億元,聚集一大批創新型企業,數字經濟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其中研發人員超過9000人。

            數字經濟,近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數字化,呈現了人類社會、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是未來大趨勢之一。對于城市經濟與管理者來說,謀劃數字經濟,更多的是需要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

            在此番高校與科研機構落戶熱潮中,有一半以上均選擇了兩江新區。其吸引力何在?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敬認為,兩江新區集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中新示范項目核心區、重慶自貿區核心區“三區疊加”的制度和政策優勢,發展科技創新優勢明顯。

            光有“顏值”(先天優勢)還不夠,還須修煉內功。近年來,兩江新區出臺一攬子政策,在知識產權、科技金融、政務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完善的創新鏈滿足了各類創新企業全方位的需求,不斷推動全球創新資源要素的集聚。例如,新區出臺的四個“黃金10條”招商引資新政策,其中包括《重慶兩江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辦法》。根據該辦法,海內外行業領先的大企業、知名高校、國家重點科研院所等來此新設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前3年每年可獲最高1000萬元研發及運營經費支持。

            數字經濟有三個要點:信息、協同與平臺。重慶為點亮創新之路,發展數字經濟,精心搭建了多個平臺。目前,兩江新區布局的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禮嘉智慧生態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三大創新平臺已浮出水面,規劃愿景清晰可見。

            去夏落戶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的阿里云創新中心(重慶)已于今年2月底正式投用。其圍繞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向,打造科創慧谷和創新項目平臺。目前已有來自全國各地40家數字經濟企業入駐,涵蓋智能城市、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

            眼下,重慶正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部也明確表態,大力支持重慶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這都需要重慶獲得更多的“智力支撐”。

            從招商引資轉向“招才引智”,是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

            目前,重慶的“招才引智”工作正緊鑼密鼓。但是,應該引起有關部門注意的是,在“招才引智”的過程中,應結合自身實際,如自身財力、產業特色和目標愿景等,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引入契合當地發展需要的優質院校和科研機構。讓人才智力點石成金,讓科技為新經濟插上翅膀。(央廣網評論員 吳新偉)

          編輯: 鄭皓月

          【央廣時評】補短板 再出發

          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重慶的科教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但“事情正在起變化”。自去年以來,中科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紛紛布局重慶。

          關閉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a∨激情综合五月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 色色色导航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 | 看a在线先锋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