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1月12日消息(記者陳鵬 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重慶市檢察院日前披露了一起學校保安猥褻女生案,一學生聽完“莎姐課堂”后,勇敢舉報學校保安摸女生的惡劣行為,該保安最終獲刑兩年八個月并被宣告“禁業令”。

  整個過程體現出重慶市“莎姐”課堂、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教職員工入職前涉罪信息查詢系統發揮的重要作用,也體現出最高人民檢察院發給教育部關于加強校園安全、教職員工隊伍管理,以及預防性侵害教育的“一號檢察建議”,要“沒完沒了”落實下去的必要性。那么“莎姐”究竟是誰?“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平臺”是如何運作的?

重慶“莎姐”檢察官為學生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陳鵬 攝)

  “大家好,我是陪伴你們成長的好朋友,‘莎姐’檢察官,也是我們檢察機關專門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檢察官。”近日,記者在重慶大渡口區馬王小學旁聽了一堂“守護花季 預防性侵”專題講座。“莎姐”檢察官陳鵬宇一會兒情景模擬、一會兒快速問答,讓孩子們不知不覺間提升了防范意識。

  馬王小學是一所接收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的學校,學生家長的法治意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都比較薄弱,需要加強。校長劉怒告訴記者,為增強學生的自護能力,學校與大渡口區檢察院簽訂了檢校共建協議,聘請“莎姐”檢察官陳鵬宇兼任學校“法治副校長”,定期到校為師生、家長開展法治講座。“比如我們的主題班隊會課,我們道德與法治的國家課程,每個星期每個班是兩節課。通過課程化,讓我們的孩子有系統的來接受法治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劉怒說。

  2018年以來,重慶全市檢察機關共開展“莎姐”進校園普法活動1600多場,覆蓋學校1950所,受教育師生40多萬人。普法效果超出了檢察官的預期,一學生上完課后舉報學校保安摸女生的惡劣行為,司法機關查證屬實,最終以猥褻罪判處該保安兩年八個月并被宣告“禁止被告人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5年內從事學校校園保安及其相關職業”。

  禁業令就是為學校織起防護網。2019年7月,重慶市檢察院與教育委員會會簽了《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工作暫行辦法》,“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全市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幼兒園新招錄、聘用或以勞務派遣方式聘請的教學、行政、勤雜、安保等在校園內工作的教職員工,一律查詢。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八部主任陳萍介紹:“有犯罪記錄的就要進行評估。按照我們簽訂的入職辦法,只要有性侵前科的,一律禁止招錄。”

  目前,已查詢3.2萬人,共查出21人有涉罪信息,2人作招錄禁止處理。陳萍介紹:“這一次禁止招錄的兩個案件,一個是故意傷害,一個是非法持有毒品,經過評估,覺得這兩類案件對孩子有很大的危害,不亞于性侵,所以也禁止招錄。”

“一站式”詢問防止二次傷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陳鵬 攝)

  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既體現在犯罪預防上,又體現在對遭受性侵的被害未成年人的人文關懷以及對犯罪分子的嚴懲上。為此,重慶市檢察院聯合市公安局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救助工作機制,從省級層面進行制度設計。

“一站式”詢問防止二次傷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陳鵬 攝)

  “中心占地150平方米,是首個省級的,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設備配置最高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江北區檢察院檢察六部負責人羅慧,向記者介紹著重慶市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示范點——重慶市“莎姐”未成年人關愛中心的情況。無論是詢問調查區、談心談話區,還是心理疏導區、檢查取證區,處處凸顯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我們采取的是家庭式的溫馨風格,藍色是能夠舒緩被害人心情的顏色。”

“一站式”詢問防止二次傷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陳鵬 攝)

  羅慧介紹,中心所集成的多項“一站式”救助功能有助于加強“檢警醫”緊密協作,依法、及時、全面收集固定相關證據,切實提高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辦理質量。同時,該中心也能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及時、全面、個性化救助,防止因辦案造成“二次傷害”。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中醫院副院長李延萍說,也希望能進一步發動全社會參與,通過早期干預,預防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有些有苗頭的時候,就提前介入,不要達到受傷害的程度,這樣才是理想的狀態。”

  目前,重慶已確定416名檢察官,1301名“莎姐”志愿者,239名基層中小學校教師共同在“莎姐”品牌下為未成年人法治保護提供專業服務,隨著一系列舉措的縱深推進,重慶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五年來持續下降。2018年以來,經對作出不捕、不訴開展挽救幫教的575名未成年人進行回訪,發現92.17%的涉罪未成年人已順利回歸社會,其中339人順利就業,108人回到校園,53人考上大學。“莎姐”青少年維權崗也先后獲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維權崗”“中國政府創新最佳實踐金獎”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