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凝聚起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綠色發展的強大共識與堅定行動自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夏日的浙江安吉余村層巒疊嶂、流水潺潺。茂密的竹林、清新的空氣,給第一次到余村的游客李斌留下美好的印象。

李斌:植被、綠化都搞得好,環境特別干凈,下次還得來,來了起碼是要住一段時間。

20多年前,余村曾靠采石挖礦為生。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這一理念深刻闡述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在“兩山”理念指導下,余村村民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再訪余村。看到村莊煥發的生機,總書記欣慰地說:“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了綠色發展這條路子是正確的。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和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這一重大理念在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上不斷深化拓展,逐步發展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志性觀點和代表性論斷。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

習近平: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十年禁漁”扎實推進……目前,長江干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在湖北宜昌,全球載電量最大的純電動船——“長江三峽1號”游輪實現零污染、零排放運行。

宜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綠色智能船舶項目工作人員毛羽:推動船舶產業加快邁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軌道。推動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更好守護長江母親河。

堅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鮮明。2012年以來,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1%的經濟增長,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用能”更加清潔,我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每用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這個比例還會提高。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目前,全國12個地區開展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300多條生態旅游路線帶來超萬億的市場活力。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引導各地依托生態優勢,凝練形成“護綠換金”“聚綠成金”“借綠生金”三種轉化路徑,以及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七種轉化模式。

從垃圾分類回收到公共交通出行,再到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色低碳理念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遼寧沈陽地鐵推出碳積分平臺,引導乘客綠色出行。

沈陽市民劉美旗:之前我是習慣開車的,現在有了碳積分之后,坐地鐵的次數變多了,本身是一個很環保的行為。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壯美畫卷正在神州大地上鋪展開來。

習近平: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加強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

編輯:李岸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