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4月26日,為期兩天的北京市順義區“國門英才薈”就業直航計劃啟動。活動通過專場洽談會、主題專場活動、城市深度體驗等,釋放順義區“引才、重才、育才、留才”的鮮明信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政策護航 讓青春與城市共成長
啟動儀式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市人才工作局、團市委領導,順義區人力社保局、區人才工作局、團區委、區教委等45家區直部門,25家鎮街與50所高校、80余家重點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人才服務體系的暖心升級。面向高校學子和應屆畢業生群體,順義區發布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品牌——青鳥歸“潮”學子回歸計劃,并解讀《順義區支持青年群體就業創業能力提升服務指導手冊》,從引進落戶、住房保障、創業支持、能力提升、生活服務等維度為青年人才提供12項服務舉措,實現“政策找青年”向“服務護成長”升級,助力青年人才“進得來、留得住、能出彩”。
“順義區駐高校人才聯絡服務站”授牌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青年就業驛站”授牌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活動現場向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50所重點高校授牌“順義區駐高校人才聯絡服務站”,標志著校地協同培養邁入新階段,為青年人才鋪設“從校門到職場”的快車道。同時,為順義區首批“青年就業驛站”揭牌,驛站將為求職青年提供崗位推薦、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
千崗連心 讓青年人才與機遇雙向奔赴
當天舉辦的畢業生專場洽談會上,理想汽車、北汽研究總院、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順豐速運等80余家順義區重點企業,攜1000余個優質崗位亮相,覆蓋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產業金融、科技服務等多個熱門領域。現場設置的博士后工作站對接專區,為高端人才與企業搭建精準匹配平臺。
求職者手持簡歷與用人單位深入交流,職業指導、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展位人頭攢動。“智能匹配系統精準推薦了適合我的崗位。”一位京外學子體驗“順義就業小助手”后贊嘆道。該平臺依托DeepSeek-R1技術,通過崗位需求與人才畫像的智能分析,實現求職者與企業的精準匹配。
“我是學動力與機械專業的,這次來到順義參加洽談會,留意到了一些制造類企業的崗位,從專業匹配度和個人職業規劃來看,都比較符合我的預期,希望能與我的職業規劃相結合,在順義發揮我的專業優勢,實現個人價值和職業發展。”武漢大學學生劉今奇說。
“我們企業是從事新能源電動汽車零部件研發、銷售和生產的,聽說這次活動集聚了京內京外多所優秀院校,也想在洽談中看看能否達成一些意向。”北京理工華創電動車技術有限公司招聘專員表示,“當下我們企業也在尋求優秀人才助力轉型升級,尤其是在研發和制造環節,我們的人才缺口很大。”
現場設置順義美食、順義非遺等特色展位,以及技能大師工作室展位,讓青年們在求職之余感受順義的獨特魅力和技能人才風采。此次洽談會吸引近千名青年人才參與,收到求職簡歷673份。
主題專場活動 讓智慧火花點亮未來
當天,博士后招引、校地合作、創新創業三大主題專場活動同步開展,探討人才引育、產教融合與創新生態建設路徑,掀起思想碰撞的熱潮。
在博士后主題專場活動上,“博士后人才發展與合作”成為核心議題。區內重點企業博士后工作站代表分享科研成果轉化經驗,培養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展示前沿課題及成果,重點高校和設站企業圍繞科研項目落地、校企合作、博士后招收培養深入交流。
校地合作專場活動上,高校與順義區深度對話,聚焦人才、技術、文化需求,探討人才共育、校地共建、資源共享等內容,推動產學研融合、實踐成果轉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創新創業專場活動以“新潮涌動 創享未來”為主題,聚焦大學生團隊創業需求,搭建開放、融合、高效的一體化交流平臺,邀請北京海外高層次人才協會、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圍繞“創新創業的機遇與挑戰”“大創板主題分享”等主題,幫助大學生創業團隊全面把握創新創業前沿趨勢。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帶來項目計劃書,創業導師現場給予專業點評和解析。順義區優秀創業者代表北京期音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記龍登臺分享創新創業經歷,深入剖析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
與城同行 讓夢想照進現實
4月27日,高校師生代表將組成參訪團,走進中德產業園、HICOOL產業園、牛欄山二鍋頭文化苑等區內重點園區及單位,近距離了解中德產業園發展、產業生態培育等情況,聽取HICOOL大賽和“六位一體”創新創業平臺發展歷程的相關介紹,感受牛欄山二鍋頭老字號的“新”活力。
未來,順義區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與產教融合,聚焦青年群體創新創業,優化人才發展生態,以開放胸懷、務實政策、優質服務搭建發展平臺,讓優秀青年學子在順義“扎根有土壤、成長有空間、逐夢有回響”,攜手繪就人才與城市協同共進新畫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