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記者 龐婷)“原以為停水檢修會添不少麻煩,沒想到他們想得比咱自己還周到。”北京市大興區安定鎮于家務村村民王大姐看著自家水龍頭重新流出自來水,對村“兩委”干部連連稱贊。

村民家里恢復供水(央廣網發 安定鎮供圖)

7月11日起,于家務村對村內自備井供水系統開展全面檢修,村“兩委”班子提前籌劃,打出“提前謀劃、多維保障、精準服務”組合拳,讓維修期間用水不斷。

為最大限度降低維修影響,村“兩委”牽頭,凝聚多方合力,加班加點施工,原計劃一周的工期縮短至四天,7月14日一早,供水恢復的好消息便傳到村民身邊。

于家務村自備井偶現“黃水”,雖水質達標,村內也對供水管道進行了清洗,但村民的“用水心結”始終是村“兩委”的牽掛。

村里召開會議商討保障用水安全解決方案(央廣網發 安定鎮供圖)

為保障用水安全,從根本上為村民解心結,村黨支部牽頭,變“等訴求”為“找訴求”,先后召開村支委會、“兩委”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全程集思廣益、集體表決,讓“村民憂”變成“大家盼”,精準破解民生難題。“不是拍腦袋決定,而是讓村民知道為啥修、咋保障。”村黨支部書記張廣友說。

村廣播、微信群提前4天推送停水預告,清晰告知時間、原因及儲水指南,確保家家戶戶“早知道、早準備”,村民們也配合提前儲水,為檢修順利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村委會統一采購飲用水桶逐戶發放(央廣網發 安定鎮供圖)

“這能裝150斤水的大水桶太實用了,做飯洗漱都不愁。”為解決村民儲水需求,村委會統一采購飲用水桶逐戶發放。

在村東凈水機旁、文化大院設固定取水點,流動供水車全天巡邏送水。同時,于家務村村委會還協調鄰村徐柏村開辟“跨村取水點”,構建起“固定+流動+外援”的三維供水網。

通過“網格化”精準服務將全村劃分為5個片區,由村“兩委”成員分片包干,對孤寡老人、行動不便者上門送水。片區負責人電話公開,微信、電話24小時響應求助。深夜里,干部們打著手電送水的身影讓暖心服務始終“在線”。

檢修期間,村“兩委”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到深夜。有村民凌晨兩點突發用水需求,干部們立刻起床灌裝清水送到家門口;有獨居老人不會操作取水設備,片區負責人就每天定時上門幫忙蓄水。

如今,于家務村供水系統已優化完成,清澈的自來水重新流入家家戶戶。不僅解決了民生難題,更見證了基層擔當與群眾支持的“雙向奔赴”。

編輯:王進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