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10月28日,2025年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金融創新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以“新服務、新突破、新生態——金融創新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搭建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平臺,推動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落地見效,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論壇現場(央廣網發 西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羅來君在致辭中表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支持民營企業25條等政策落地顯著改善了融資環境。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痛點,他強調建立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的緊迫性,提出通過信用體系建設破解“連環債”難題,推動融資方式從依賴實物抵押向信用融資轉變。同時,面對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浪潮,要鼓勵民營企業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國工商聯也將持續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推動政策落地。
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駿在致辭中表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擁有一流的金融生態環境,是眾多金融基礎設施平臺、行業協會以及機構總部的聚集地和首選地。豐富的金融資源,為民營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北京市有關部門要著眼國家大局,加強協調聯動,進一步發揮金融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和引導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金融機構要優化金融服務,進一步精準賦能民營經濟發展,大力推動金融產品、服務和模式創新,持續滋養民營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以“金融與科技的雙向奔赴:構建耐心資本賦能新質生產力長效機制”為主題的圓桌交流由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主持。嘉賓們一致認為,培育耐心資本需政府營造穩定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市場發揮專業價值發現作用、企業夯實技術自主與基本面,三方協同打破壁壘,形成“始于科技、成于金融、興于產業”的良性循環。
西城區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核心承載區,金融優勢顯著。金融街論壇年會歷經十余年發展,已成為國家級、國際性專業金融對話平臺,發揮著“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風向標”的重要作用。此次平行論壇的舉辦,將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優化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生態與營商環境,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更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西城區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平行論壇為契機,持續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圍繞民營企業融資難、準入門檻高、轉型升級貴等現實痛點,匯聚各類資源要素,加強聯動、協同發力,打通民營企業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引導資本向實體經濟匯聚,構建長效賦能機制,優化服務平臺生態,堅定不移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