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是農歷四月初一,丫髻山廟會在北京東北部的平谷區丫髻山景區開幕,這是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的廟會,已有500余年歷史,本次廟會將歷時18天。同一天,國家級非遺項目妙峰山廟會在京西門頭溝區妙峰山景區如期舉辦,開幕起至5月12日,來自京津冀地區的近百檔傳統民間花會將陸續聚集于妙峰山景區,共襄盛會。

丫髻山廟會屬地劉家店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廟會為游客打造一場豐富精彩的祈福納祥之旅。登山打卡祈福路、誠心誠意祈“福”牌、步步登頂祈“福”帶,舍粥舍福餅接“福”善……今年,丫髻山景區在回香亭新設立一處“金錢眼”,游客可前往文創屋換取專用銅幣,再將銅幣投入孔洞,以此祈愿好運和財富。

廟會期間,70余檔花會表演是一大亮點,包括秧歌、高蹺、什不閑、中幡、小車會等,數量較往年增了一倍。不僅有來自北京各區的表演隊伍,也有來自河北、天津的中幡、花鈸跨鼓、小車會、龍燈等精彩的民俗表演。

美食、娛樂是逛廟會必不可少的。丫髻山廟會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本地傳統特色農副產品,本地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來到現場,展示拓印、剪紙等民間技藝。游客可以體驗拓印,能身著漢服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間,還能參與松棚驛站的農事體驗。

昨天(4月28日)早上七點剛過,妙峰山就“醒了”。山道上,人群絡繹不絕;景區內,粥棚、饅頭棚前排起長隊;舞獅、中幡伴隨著陣陣鼓聲、人聲。妙峰山的清晨微涼,可擋不住趕會的熱情。景區工作人員楊潮玉說,從凌晨開始,已有香客陸續上山。

妙峰山廟會始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每年舉辦兩次,農歷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為春香,八月初一前后為秋香,其中以春香為盛。作為華北最重要的廟會之一,妙峰山廟會保留了華北地區以民間信仰為特點的傳統民間吉祥文化,2008年,妙峰山廟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妙峰山廟會分為文會和武會,文會包括饅頭會、鮮花會、茶會等;武會主要是表演性質的,包括五虎少林會、高蹺會、小車會等,并用地道的香會語言再現明清香會盤道、打知、換帖、叫門、參駕等內容,展現傳統廟會的歷史風貌。”楊潮玉介紹。

4月28日至5月12日,“第三十二屆妙峰山傳統民俗廟會”“2025京西山水第三屆妙峰山文化沙龍”“古茶棚沉浸式體驗活動”“‘京西福地·尋跡百年’重走古香道”“月季洲展演”等活動陸續舉辦,打造“步步有故事、處處可體驗”的文旅新場景。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