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硬核”科技產品閃耀科交會(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央廣網合肥4月27日消息(記者徐秋韻)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近日在合肥開幕,本屆大會以“科技打頭陣,創新贏未來”為主題。作為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典范,安徽蚌埠市56家科技企業、近200件“黑科技”成果亮相主展區,在智能傳感器、新材料、商業航天等特色領域大放異彩,以高含“科”量的創新成果和強轉化力的產業應用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本屆科交會上,蚌埠市4個優質項目入選開幕式簽約,其中,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的“新一代智能傳感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躋身十大科技成果轉化簽約項目;與中國科學院多家院所合作的生物基材料、硅基電子技術等3個項目入選十大中科院“融合點”安徽行動簽約,彰顯蚌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硬實力。此外,蚌埠市挖掘上報技術需求200項,促成6項意向合作,并依托中科院“融合點”行動簽約2個項目,科技創新轉化能力持續提升。

在主展區300平米的蚌埠展館內,記者看到,一批全球領先的科創成果引發關注。在新型顯示領域,蚌埠中光電科技展出的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打破國外壟斷,成為OLED面板核心材料的“中國名片”;凱盛科技成功開發出30-70微米厚度的主流規格超薄柔性玻璃,形成了擁有國內唯一、國際首創覆蓋“高強玻璃—極薄薄化—高精度加工—柔性貼合”的全國產化UTG產業鏈。產品成功導入國內頭部終端以及柔性OLED面板廠。在智能傳感器領域,芯動聯科推出車規級MEMS慣性測量模塊,助力無人駕駛高精度定位。在商業航天領域,九州云箭自主研發的“龍云”液氧甲烷發動機完成國內首次12公里級垂直起降試驗,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凌空科技雙體機經濟巡航速度超過馬赫4,最大航程3000公里。企業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快把尖端航天技術深度融入民用領域,讓前沿科技惠及大眾。

第三屆科交會蚌埠專場活動(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近年來,蚌埠以創新生態賦能智能傳感、新型顯示等六大產業集群加速崛起。2024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預計增長12%,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省第五。2024年,獲批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1家省產業創新研究院,3家省重點實驗室通過重組、13個省級企業研發中心獲批認定,全市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265個。圍繞“一個科研院所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一個駐蚌高校共建一個產業園區、每個企業擁有一個核心技術支撐”,校地同共建安徽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產業園、蚌埠學院科技創新產業園、蚌埠醫科大學大健康產業園。依托中國傳感谷、8吋MEMS晶圓量產線等載體,蚌埠正加速成為全國智能傳感器產業高地。蚌埠還印發《蚌埠市科技招商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成立市投資促進公司,組建政府主導的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全面開展科技招商工作,已累計對接項目128項。

編輯:張琳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