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廬江縣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以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抓手、黨建聯建為紐帶、聯農共富為目標,通過發揮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作用,統籌資源要素,推動聯合抱團,深化利益聯結,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走出了一條黨組織引領、合作社帶動、抱團式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廬江縣移湖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系統規劃、一體布局,通過村村抱團領辦聯合社,村企聯建成立“共富聯盟”,推動鄉村資產、資源、技術等要素優化配置,有效激發鄉村共富發展內生動力。

黨建賦能,抱團發展聚合力

廬江縣移湖街道黨工委牽頭抓總,統籌區域資源稟賦、產業結構、政策項目等因素,打破就村抓村慣性思維,以閘山村黨委為主導,聯合地域相鄰、產業相連、資源相容的永橋村、馬堰社區,共同領辦聯合社,依托百大合家康農產品供應基地和電商物流產業園,發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攥指成拳”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發展,實現跨村聯建、優勢互補,有效破解單個村資源有限、要素不足、對接市場難等問題。

在宣傳發動方面,廬江縣移湖街道黨工委通過召開黨群議事會、村民代表會、村組“板凳會”等,實行“黨員聯系社員”制度,按照黨員農戶帶頭、產業帶頭人加入、普通村民參與的步驟宣傳發動,共吸納141戶農戶、2家龍頭企業參與聯合社,籌資87.31萬元,搭建起聯合社發展框架,凝聚起抱團發展產業力量。此外,移湖街道在成立聯合社的基礎上,與選派幫扶單位合肥百大集團開展“國企聯村黨建共建”,聯合轄區司農電子商務、順豐物流等多家企業共同組建“共富聯盟”,構建“1個聯盟+1個聯合社+3個村(社區)+12家企業”的共富發展體系,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協商解決產業發展、人才招引、基礎設施保障等關鍵問題20個。通過跨村整合資源資產,發揮村集體組織協調、企業經營管理等各方優勢,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推動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

因地制宜,創新路徑強產業

移湖街道采用“聯盟牽線、企業助農、訂單保收”模式,簽訂300畝蔬菜訂單種植協議,打造“2000畝優質油菜+2000畝有機糧+500畝瓜果蔬菜+200畝立體高效農業”的“2252”現代農業種植基地,建立“基地統一種+聯合社統一收+企業統一銷”的產業鏈,實現農業產業由“小散弱”轉向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經營、一體化產銷。

在產業鏈延伸方面,移湖街道推動傳統種植農業向初精加工、觀光農業拓展延伸,改造永橋村堆土區,打造千畝油菜花海,盤活村部700㎡閑置房屋建成“共富油坊”,月產菜籽油7200斤,帶動80余名村民就業。與企業合作建成咸菜、藕粉、鍋巴等10余條初精加工生產線,注冊“移湖灣”農產品商標,成功推出菜籽油、鍋巴、藕粉等10余種特色農副產品,對產品從生產加工到包裝設計的全鏈條進行嚴格把控、溯源認證,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產品溢價提升約40%。

移湖街道結合全縣“百名頭雁上直播”活動,組建“書記四人尋”抖音助農直播間,打造“每日云端早市+夜話鄉土好物+周末精選專場”三大特色助農直播欄目,讓農家庭院、產業基地種出的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走向全國。開播至今,帶動600余戶村民銷售農產品近370萬元。打造全縣“村播”孵化基地和“共享直播間”,聯合全縣50多名村干部組成“村播聯盟”,定期開展直播培訓和互動交流,共同講好直播助農賦能鄉村振興故事。

多方共贏,聯農帶農促增收

近年來,移湖街道大力發展“庭院經濟”,與100多戶農戶建立長期穩定“你種我銷”合作關系,聯合社統一收購銷售農戶自種自養的地道農產品,村干部通過入戶上門收菜、幫助村民賣菜,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獲利增收”,同時也進一步拉近了干群關系。為拓寬增收渠道,移湖街道創新“參社入股分股金+土地流轉得租金+助農銷售賺現金+基地務工掙薪金”的“四金”增收模式,引導村民深度參與聯合社產業項目,持續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通過做大做強產業,帶動村民就業,農產品供應基地為220名群眾提供打包員、裝車員等“家門口”就業崗位,其中吸納60周歲以上剩余勞動力就業40余人。2024年,聯合社向社員、困難群眾和高齡老人共752名群眾發放股金分紅及福利分紅14.69萬元。隨著聯合社產業發展規模提升和效益擴大,按照“217”利益分配模式,移湖街道村集體同步獲得增收。截至目前,閘山村、永橋村、馬堰社區集體經濟村均經營性收入達256萬元、經營收益達86萬元,預計年底可分別突破350萬元、150萬元。

移湖街道“村企聯建”模式是廬江縣以黨建聯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廬江縣圍繞提升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能力,推動94個鎮村、35家企業、36個機關部門等結對共建,成立20個片區“共富聯盟”,通過組織共建、產業聯育、人才聯培、資源聯享,推動產業上下游、抱團聯建村共同發展。通過鎮級領辦聯合社,有效整合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要素,有力破解鄉村資源碎片化、產業零散化、強村富民路徑不寬等發展瓶頸,凝聚了鄉村共富發展合力,實現了從“單打獨斗”向“抱團共富”的轉變。(來源:中共廬江縣委宣傳部)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