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1月3日消息(記者徐鵬 通訊員李艷龍)黃河故道的沙土孕育出甘甜的碭山酥梨,這顆曾經承載著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人民希望的果實,曾經因銷路不暢而陷入“甜蜜的煩惱”。如今,隨著數字浪潮席卷鄉野,“世界梨都”碭山縣以梨為媒,走出一條集政策引導、模式創新與品牌升級于一體的電商發展之路。十年間,碭山實現了從“種得好”到“賣得好”再到“品牌響”的跨越式發展,全縣電商年交易額從2014年的0.8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72.74億元,增長超過90倍,完成了電商產業的量級飛躍。
起步破局草根試水叩開數字大門
2013年至2015年,是碭山縣電子商務的初步發展階段。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微信朋友圈的廣泛應用,碭山縣涌現出一批敏銳的“微商”電商人員。這些年輕人借助微信朋友圈這一社交平臺,通過添加微信好友、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將碭山縣本地農產品尤其是水果加工產品等推向市場,開始了碭山縣電商的早期探索,為后續電商發展奠定了基礎。碭山電商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優質碭山酥梨成為電商銷售的網紅產品(李艷龍 攝)
碭山縣委、縣政府看到年輕人電商創業的前景,采取多項具體舉措,大力扶持電商產業發展,不斷拓寬水果銷售渠道。從2013年碭山縣被商務部納入國家級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以來,該縣制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加快發展鎮村電子網絡信息技術,將生產規模較大的農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農產品流通及加工企業等及時加入商務部新農村商網,讓電子商務這條“高速公路”暢通到鎮、村,及時在網上發布農業企業及特色產品信息,重點銷售特色水果、苗木、蔬菜、禽蛋、罐頭、板材等農產品和加工品。
到2015年底,碭山縣涌現出1000多個水果及罐頭電商品牌,電商企業達300多家,電商年交易額達10.4億元,全縣網銷農產品數量占農產品總量30%以上,果農“銷售難、賣果賤”問題得到緩解。
加速快跑政策護航搭建發展骨架
2016年初至2019年底,是碭山縣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階段。碭山縣利用2016年國家出臺的“三農”電商新政策,緊抓淘寶、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將農產品市場作為重點支持領域的機遇,充分利用店鋪開設優惠、百億補貼等系列支持政策,抓住碭山縣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的契機,出臺一系列支持電商產業發展的政策,成立碭山縣電商協會,建設電商產業園。
這幾年中,碭山電商呈現“火爆式”“井噴式”快速發展,電商銷售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到2019年底,碭山縣電商企業已達1370家,網店和微商5萬多家,涌現出“桃如意”“鮮果時光”“帶澳飛”“龍潤堂”“梨多寶”等一大批遠近聞名的電商品牌,帶動10萬多人從事電商物流等相關產業。2019年,碭山縣網上農產品年銷售額達43.56億元,碭山成為全國知名的電商大縣。同年,碭山縣再次榮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稱號。碭山電商站穩了驚喜的第二步。
全面爆發模式迭代鑄就產業生態
2020年至今,是碭山縣電商的全面發展階段。在繼續深化與綜合電商平臺合作的同時,碭山縣積極開拓社區電商平臺、私域社交電商以及直播內容電商等新興渠道,呈現出多元化銷售的發展態勢。

碭山郵政公司電商主播在梨園里直播銷售碭山酥梨(李艷龍 攝)
為解決傳統電商平臺市場因競爭激烈而效益走低的問題,碭山縣拓展多平臺網銷,開拓“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等社區電商平臺,加強與鯨靈集團、云集等私域社交電商合作,如梨多寶、龍潤堂等碭山企業與夢餉科技、鯨靈集團、云集等開展產品溯源銷售活動;拓寬直播內容電商,如抖音、快手、視頻號、小紅書等新興渠道,實現多維度的市場覆蓋。
在電商全面發展的階段,碭山縣緊跟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媒體渠道的發展潮流,農業合作社、水果加工企業、商貿公司等紛紛通過這些新興模式,實現產品銷售與品牌推廣的雙贏,為碭山電商產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這五年,碭山縣電商發展成效顯著,到2024年底,全縣擁有電商企業3500家,網店和微商近6萬家,電商年交易額增長到72.74億元,其中農產品上行62.08億元。2024年3月,碭山縣榮獲“安徽省農村電商示范縣”;2025年2月,碭山縣又獲評安徽省農村電商“領跑縣”。碭山電商實現了跨越發展的第三步。
十年耕耘,數字浪潮已徹底重塑碭山鄉村經濟肌理,從蹣跚起步到如今的省級農村電商領跑縣,黃河故道梨園里那顆顆香甜的酥梨,早已成為碭山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中,既保留了鄉土的甘甜,更承載起鄉村振興的重量,為全國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碭山經驗”。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