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滾滾,稻香四溢。在寧國市港口鎮吳成山家庭農場的田塊里,再生稻進入成熟收割期,農機轟鳴穿梭于田間,農戶們忙碌的身影與金黃的稻穗相映成趣,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再生稻”喜迎豐收(寧國市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港口鎮灰山村高標準農田,連片的再生稻長勢喜人,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禾稈,將田野鋪成金色的海洋。種糧大戶吳成山正組織三臺收割機,對頭茬再生稻開展集中收割。機器在稻田里來回作業,一排排水稻被整齊割下,經過脫粒、分離、清選等流程,飽滿的稻谷瞬間“顆粒歸倉”。

“今年我種了800余畝再生稻,經專家現場測量,頭茬畝產達到754公斤,預計頭茬總產120萬斤,比去年增長8%。”看著滿倉稻谷,吳成山難掩喜悅,“產量一年比一年高,咱們種糧的底氣和信心更足了!”

據了解,今年寧國市再生稻種植規模達0.7萬畝,較去年同比增長75%。該市精選“甬優4901”“荃優607”等優質品種推廣種植,經省農業農村廳專家組測產,全市再生稻頭茬平均畝產達754公斤,預計全年總產將突破800萬斤。

顆粒歸倉的稻谷,不僅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更彰顯了寧國市在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高效農業上的成效,為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馬瑩)

編輯:張琳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